環保局改善鄰避嫌惡設施 擬訂中長期計劃創造三贏

環保局將粗攔污機加長簾幕,藉此阻絕臭味,降低對附近民衆的污染。(臺中市政府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隨着都市開發建設,南屯區鄰避設施水肥處理廠是周遭及水肥車經過沿路居民嫌惡的痛!環保局指出,將積極接洽與協調適宜地點評估遷建事宜外,中期將採行政區域分流制度減少水肥進廠量;長期將由污水下水道直接注入水資源處理中心,以期達到民衆、政府與環境3贏的目標。

環保局指出,2010年縣市合併前,臺中市水肥平均每年進廠量約5萬6000噸,縣市合併後,水肥年平均進廠量逐漸上升至9萬噸,大量水肥致使水肥處理廠日益呈現超出處理負荷的情形;加上水肥車輛排隊、進出產生觀感問題及泄肥作業、操作處理所衍生的異味,逐漸受到附近居民重視。

環保局表示,爲補償水肥處理中心營運期間造成附近居不便及影響,在未尋覓適當地點遷移前,2013年訂定「臺中市水肥資源處理中心回饋地方自治條例」,並依上一年度實收水肥代處理費總額,按比例提列回饋金以回饋地方鄰里,包括南屯區、南區及當地大興裡。

環保局說,因現階段中市適合的環保用地較少,致遷廠評估規畫有一定程度阻力,除協調水利局將水肥直接經由管導道排放到福田水資源中心處理外,並規畫多元去化管道,與各工業區污水廠協商設置水肥投入口,優先處理區內事業及協助分流區外工廠或市民水肥。

環保局強調,目前各區污水下水道已陸續進行建置,家戶產生的廢污水(含水肥)經由污水下水道直接進入所轄水資源處理中心處理,正與水利局協調將轄下10處水資源回收中心或未來新建均可設置水肥投入口;環保局將適時評估停止營運水肥資源中心的適宜性,期達到民衆、政府與環境3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