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空間 木竹各擅勝場
第12屆ArchDaily年度建築大獎揭曉,印尼的微圖書館獲公共景觀項目優選。(取自ArchDaily)
第12屆ArchDaily年度建築大獎揭曉,「隱居龍泉」竹旅舍以燈罩爲設計靈感並展現竹工藝。(取自ArchDaily)
第12屆ArchDaily年度建築大獎揭曉,陽朔的「竹林亭臺樓閣」呼應和強化自然環境。(取自ArchDaily)
第12屆ArchDaily年度建築大獎在全球多達20餘萬張的選票中,正式出爐了共15個類別的優選作品,項目橫跨不同領域、類型、規模、材料和地區,且今年的優選作品中,可發現以木、竹等材料,打造出環境友善空間者不在少數,也囊括了更多來自第三世界的項目,展現了建築的多樣性。
獲公共景觀建築優選的「微庫」(Warak Kayu)爲印尼的一個微圖書館系列中的第五個建成項目,建築師以木造結構和架高的設計,展現出建築對熱帶環境的迴應,使該圖書館在外型上延續了印尼高蹺房的精神,在內部空間使用上,不僅具有圖書館功能,還是一個多功能的社區活動空間,地面空間爲半戶外區域,可用於工作坊,也可放映電影,架高的閱讀空間,其中一部分做成大型吊網,既能舒適躺下閱讀,也能與下方空間互動連結。
服務建築項目優選爲位於大陸的「隱居龍泉」竹旅舍,負責規畫的Studio Anna Heringer強調,大陸的混凝土房數量已超過美國,希望新的建築方案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遂以天然的竹材運用於現代現築,且不以泥敷遮蓋住竹結構,表達材質的張力及傳統竹編工藝之美,同時在造型設計上也參用了中國燈罩或陶器,打造出既結合傳統與天然建材又具當代時尚感的建築。
另一大量運用了竹材的優選作品是桂林的「竹林亭臺樓閣」,位於陽朔的「印象劉三姐園區」內,四周均爲綠色植披和大型山丘巨石,因此自然元素尤其是竹子便成爲建築設計的前題,強調在地自然之美。因爲該園區大部分地區都蓋有竹子,形成竹林綠道長廊,新建築便借用竹子生長習性和其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空間形態,重新配置成了新的空間,使新空間不與現有的自然環境相競爭,而有呼應以及強化的效果,竹林長廊從竹燈到竹網,也展示了竹編工藝。
住宅建築類優選「七舍合院」位於北京舊城區,原建築共包含七間坡屋頂房屋,且正是該胡的的7號而得名七舍,改建設計一方面是對院落進行修復整埋,一方面植入新的生活功能配備如水人金口室、廚房、車庫等,在舊的四合院裡植入了「遊廊」概念,將天空、樹與建築圍成一幅框景,且讓新與舊之間和諧而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