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四分鐘”心肺復甦很關鍵

6月30日晚,在印尼舉行的2024年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中,17歲的中國隊男單選手張志傑在比賽中突發意外暈倒,送醫後於當地時間23時20分不幸去世,令人十分痛惜,引發了全網關注。目前,當地醫院方面尚未明確張志傑去世的病因。不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動過程中發生猝死的悲劇時有發生。當身邊有人倒地猝死時應如何科學施救?應如何避免運動猝死?……針對網友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專門採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醫師、教授劉健。

年輕人運動猝死或存在心肌病

猝死是指平素身體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發生的非創傷性、不可預期的突然死亡,其中80%爲心源性猝死。據統計,中國每年會發生54.4萬例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說,每一分鐘都有人因此突然停止心跳。但在我國,院外發生猝死的成功救治比例很低。

劉健表示,在臨牀上,發生猝死最常見的病因爲冠狀動脈疾病,約佔61%~65%;其他類型的結構性心臟病約佔10%;原發性心律失常或遺傳性心律失常約佔5%~10%,還有少數患者是由於短暫、可逆的因素所導致,比如藥物、毒品、電解質紊亂、極限運動等。對於不同年齡段患者,猝死的真兇不盡相同。在35歲以下的人羣中,運動相關的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而年長者則以冠狀動脈疾病最爲常見。

針對運動過程中突發猝死,劉健表示,很可能患者本人既往有心臟疾病基礎,但沒有被發現,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心肌病或惡性心律失常等情況,是年輕人包括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運動出汗多,電解質紊亂,確實容易導致室顫的發生,但一個正常人即便出再多汗,也很難誘發出真正的惡性心律失常。只要心臟功能正常、沒有危險因素存在,沒有心肌病家族史,發生猝死的可能性不高。”

“黃金四分鐘”心肺復甦至關重要

心臟驟停前期會有哪些症狀?對此,劉健表示,在猝死發生前,有的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有的人則可能會出現一些“預警”現象,尤其是心源性猝死患者。一項回顧性調查指出,80%和34%的患者分別在心源性猝死發生前一小時和24小時內出現過症狀。最常見的表現是胸痛,佔46%,如果出現壓迫感、憋悶感、窒息感,需引起高度重視;呼吸困難,比如喘不上氣,這類症狀排第二位,佔18%,女性比男性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更常見。因此,如果出現心臟病相關症狀,尤其是新發或不穩定症狀的患者,應儘早到醫院進行相應的診斷和評估。

劉健表示,預防猝死首先要治療基礎疾病,其次是避免誘因。對於猝死風險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以降低惡性事件風險。同時,發生心臟驟停之後,“黃金四分鐘”很關鍵。“由於大腦對缺氧十分敏感,一般4分鐘之後,人體腦部細胞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和死亡。時間一旦超過4分鐘,很多人即便救了回來,其神經系統的恢復也會很困難。如果超過8分鐘、10分鐘,腦細胞死亡比例會很高。”劉健說。

“當心髒停止跳動,全身組織和器官缺乏供血,會直接影響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因此,在最開始的4分鐘有沒有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事關患者生命。”劉健表示,急救車通常無法在4分鐘內趕到患者身邊,這時就要靠患者周圍的人對其進行心肺復甦,爲其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發現患者儘快撥打120並尋找AED

作爲普通老百姓,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忽然暈厥、倒地抽搐怎麼辦?劉健表示,第一時間施救非常關鍵,“首先應立刻撥打120,儘快讓專業的救護人員到現場。同時,立刻上前查看患者有無意識,有無呼吸和心跳。可觸摸脖頸動脈位置查看有無脈搏跳動,查看患者胸廓有無起伏,或用手放在鼻孔處查看有無鼻息。一旦發現患者失去意識、沒有了呼吸心跳,或者呼吸心跳很微弱,應馬上做心肺復甦,進行胸外按壓。”

“發生心源性猝死大多是因爲惡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顫、室速,此時第一要務是除顫。”劉健提醒,如果有條件,應儘快找來自動體外除顫器,也就是AED。有些人擔心AED操作複雜,對此,劉健表示,AED其實是個“傻瓜機”,開機之後按照語音提示操作即可。同時,使用AED的過程中要配合開展胸外按壓。

“需注意的是,施救時一定要讓自己和被救治者身處於安全的環境中,避免二次傷害。同時,要讓患者平躺在堅實的平面上,如果是軟牀,按壓效果會大打折扣。按壓過程要一直持續,不能中斷,中斷就意味着心臟會缺乏供血。當看到患者心跳呼吸恢復,或者AED提示可以停止按壓,即可停止。但現實中絕大部分情況下要一直按壓,等到120抵達後再交給專業團隊。”劉健說。

有人擔心胸外按壓會按斷患者肋骨,對此劉健表示,即便是專業人員按斷肋骨的情況也很常見,“因肋骨斷裂而導致心臟或肺部的損傷機率不高,無需多慮。現實中,更需要擔心的是按壓幅度不夠,按壓深度必須是讓胸廓下降5-6釐米,按壓不到位等於沒按。”

提醒

運動有“正確姿勢”要適量也要講科學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十分普及,據國家體育總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羽毛球人口高達2.5億,平均每6個人裡就有一個羽毛球愛好者。眼下,已經有一些熱愛羽毛球運動的人士開始擔憂,意外會不會也降臨在自己身上?對此,劉健表示,運動要講究適量、講究科學,只有“姿勢正確”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在劉健看來,不管夏天還是冬天,只要開展運動都應提前做好熱身。同時,夏天開展戶外運動時,一定要選擇清晨和傍晚的時間,千萬別在中午出去,且要儘量避免陽光直射。運動結束之後也不能一下子就停下來,可以適當拉伸,稍微活動一下,讓身體有一個緩和的過程。

運動強度方面,劉健表示要因人而異。“有一個大概的原則,就是觀察最大心率,用220減去年齡。比如一個40歲的人,運動時的最大心率是180次/分,超過這個數值就要注意。目前我們比較推薦中等強度的運動,以40歲人羣爲例,中等強度運動即達到最大心率的60%到85%,此時心跳在每分鐘108到153次左右。”劉健提醒,當超過了最高心率的90%時,會導致心慌、心悸等情況發生,更容易出現危險,要儘量避免。

夏天運動出汗量大,不少人習慣運動後猛喝冷飲來解渴。劉健表示,運動後短時間內喝下200毫升至1500毫升水即屬於大量飲水,如果喝的是冷飲,還會導致血管收縮,令心臟供血出現問題,容易引發血壓升高、腦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況。因此運動結束之後要小口喝水,大約200毫升左右即可。同時,夏天出汗量大,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可以補充一些淡鹽水等。

運動之後洗澡也是很多人的習慣。劉健表示,運動過程中血液都在肌肉裡,此時供應心臟、大腦的血液本身就不足,一旦停止運動後馬上洗澡,會使毛孔擴張,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心臟、腦部的血供就更加不夠了,很容易誘發心絞痛、腦缺血發作。洗涼水澡更不可取,血管突然遇冷收縮,也容易導致心梗、腦梗。建議運動完休息半小時之後再去洗澡,且最好用溫水洗澡。

延伸

本市在7類公共場所佈局5089臺AED

AED是心源性猝死急救時非常關鍵的幫手,被稱爲“救命神器”,徒手心肺復甦加上AED的幫助,可在“黃金4分鐘”內大幅提升搶救成功率。相關醫學研究證明,發生心臟驟停一分鐘內對患者實施AED除顫,搶救成功率可達到90%。每延遲一分鐘,搶救成功率下降10%。因此,在短時間內給患者提供救命的電擊非常關鍵。

近年來,北京市正持續推動AED的佈局。2023年11月,北京市衛健委、北京急救中心等部門發佈了北京市重點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電子地圖,5089臺AED分佈在全市角角落落,覆蓋了學校、重點公共交通場所、大型商超、體育場館、公園景區、影劇院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等7大類共3116個點位。電子地圖已經正式上線,並通過北京120微信小程序向公衆開放,公衆可以及時獲取北京市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位置,並提供導引。

該電子地圖還與北京120調度指揮系統聯通。“如果我們的調度人員在受理現場及危重症需要AED輔助的情況時,我們會通過AED電子地圖來定位AED的具體位置,並且爲呼救者發送含有AED位置的具體信息,這樣對於呼救者來說,大大縮減了他尋找AED的時間,爲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北京急救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郝麗麗說。

具體如何使用?市民可通過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點擊“重點公共場所AED電子地圖”,根據提示開放使用者位置信息,系統會自動顯示附近的AED,並按照距離由近及遠排序。點擊“到這去”功能,可鏈接電子地圖啓動導航,指引使用者找到AED。根據相關管理規定,普通公衆經過急救培訓可以掌握AED的使用方法;沒有經過培訓的呼叫者在120調度人員或AED語音提示指導下也可操作使用AED,因此公衆使用AED不存在法律障礙。

本組文/本報記者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