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弱化的美國VS腦死的北約
▲法國軍力雖足以排進世界前十強內,但對於要能撐起歐洲的防務所需,恐怕還是力有未逮。(圖/James的軍事寰宇提供)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體防衛組織-「北約」(NATO),近年來內/外部的話題一直不斷。外部有俄羅斯不斷在克里米亞、烏克蘭搞事,內部則有川普多次質疑且不友善的態度,再加上日前連法國總統馬克宏(Macron)也在接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專訪時,脫口說出「北約腦死」(brain death of NATO)一說,來形容目前北約內部聯盟的合作狀況,此論調一出,隨即在歐洲政壇上引起一陣騷動。究竟以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除了各成員國的貌合神離、效率不彰外,以上一個世紀爲背景的集體防衛思維,是否能適應現今國際環境的變化,也是引發外界討論的議題。
▲北約的東擴,讓美國足以將其影響力大幅推進至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有效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的圍堵。(圖/James的軍事寰宇提供)
殖民主義興盛時,歐洲老牌的帝國強權不斷在全球插旗、搶地盤,也讓歐洲人活在自身虛幻的優越感中而久久揮之不去,隨着兩次世界大戰的重新洗牌,美國雖然已經穩座世界一哥的角色許久,但歐洲人卻仍難以脫去活在昔日榮光的記憶,有時候美國當然會在權利、責任與義務的天秤上斟酌,差別只是在於以前的領導人礙於情勢隱忍不發,但現在以商人性格出線的川普,對於美軍這些龐大軍費支出充滿着效益上的質疑,尤其在俄國的威脅性降低與國內經濟不若以往下,這當中多少也還隱約透露着美國優先的情懷!
▲波蘭從前華約陣營一舉轉變成爲北約的最前哨,其在軍費的投注上堪稱是「模範生」。(圖/James的軍事寰宇提供)
如果真要攤開帳面上來算,將近由30個成員國所組成的北約組織,在冷戰結束之後實在也沒有什麼好高調炫耀的,西歐各國經濟疲軟,歷經2次金融風暴的洗禮之後,除了爭相裁減軍隊規模與軍費,將預算轉用於各國所面臨安全防務以外的內政上(包括紓困、重建、難民、反恐…),進而將歐洲絕大部分的安全防務幾乎全丟給美國單獨扛起。光看2019年北約成員國投注在軍備預算上的總金額約9,800多億美金,而其中美國就付出高達6,800多億美金,整個配比實在失衡的有點誇張,其中那些骨幹大國(如德國、法國也只有在400-500億歐元之間,更明顯低於GDP要達到2%的目標),這種要仰賴美國軍力的保護,但是卻不甘願交「保護費」的長久行徑,也難怪川普常說北約盟邦佔盡美國的便宜,而堅決認定這種二戰之後全球最重要的軍事聯盟已經「過時」!
回顧冷戰之後的東歐各國紛紛倒向資本主義的陣營,華沙公約的崩解也讓北約陣營東擴,順水推舟地接納來自前蘇聯的東歐附庸國,由於他們也不想再度淪爲俄羅斯的禁臠,因而積極加入北約陣營,並大力採購西方的武器裝備。另一方面,北約也希望順勢前進部署,將西歐防線儘可能的東移,甚至進一步圍堵俄羅斯。西歐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將武器與訓練加諸於前東歐的國家外,還能就此減輕國內負擔與防務壓力,也算是一拍即合的勾當。北約這樣的舉動,也讓俄羅斯明顯感受到新威脅的產生,雖然俄羅斯的軍力已明顯不復當年,但在國際場合的較量上可也是經驗豐富,因此選在烏克蘭、敘利亞與土耳其另闢議題、開新戰場,也令美國和北約焦頭爛額。
▲德國也坦承,沒有美國,即便是德國或法國都無法有效的保護自己。而北約「聯合特遣部隊」的規模,實力並不足以大到能撼動俄羅斯。(圖/BTB concept Presseorgane)
其實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僅多次強烈要求北約成員國得積極提升在安全防衛的支出外,在面對其他美軍駐紮的國家也不例外;鄰近我國的日本、南韓就是最新的例子(駐日美軍軍費調高4倍,駐韓則暴增5倍)。在要求大幅調高駐軍軍費的談判中,美國屢屢以這種調高軍費,不然就撤軍的半勒索作爲,雖然在表面上對盟國激起一點效果,而讓本身負擔得以減輕;但不可諱言,在軍費分攤上如此地獅子大開口,無疑也讓軍事同盟的關係埋下裂痕的種子,在外交關係上也產生反效果外,當地國民的反美情緒當然增高。說穿了,美國的整體國力與經濟條件,已無法再與上個世紀相提並論,而想當全球一哥本來就要付出代價,一旦這個保護傘逐漸不牢靠,底下的昔日盟友除了會產生疑慮外,有其他的打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南韓與中國在日前簽署防禦協議即是一例。
近年來,中國在某些舞臺上已逐漸取代俄羅斯的地位,加上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加劇,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力道驟降,讓美國對歐洲防務也逐漸開始失去興趣。而面對美國漸行漸遠的現實,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骨幹,所展現出來的策略卻也不同調。法國希望讓歐洲直接從北約獨立,建立一支所謂純正的「歐洲軍隊」;而深受兩次世界大戰所苦的德國,只想被動地逐步提高其軍事預算,但承諾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海外的軍事行動。雖然法國的軍力也足以排進世界前十強,但就現實層面而言,要讓法國領導歐洲的軍務還很牽強,這也是歐洲各國對於馬克宏暫時還難以接受的原因。
▲烏克蘭問題,目前也是美、俄角力的場所,目前還不確定「通烏門」的風暴會滾多大,而失去美援的烏克蘭恐怕情勢會更不樂觀。(圖/James的軍事寰宇)
今日的北約,其最大的威脅還是出自於成員國本身,由於在自由民主體制具備不同程度的運作水準,而核心價值觀卻有着越來越大的差異,也因此讓成員國之間無法產生足夠的凝聚力,這在處理危機的事件中,所呈現的低落效率可見一斑。但如果就「腦死的北約」言論,就認定法國能夠將美國從歐洲逼退,並取代其地位,那其實言之過早,甚至有點癡人說夢!在民主的機制下,美國下一任總統的意向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川普繼續連任,那北約各國肯定得繼續苦撐,按表逐步提高軍事預算;如果不是,北約可能會有繼續耍賴的空間。不過,不管如何,年輕的馬克宏也是無法單獨唱獨腳戲!
熱門推薦》►日本軍工企業「不進則退」?下一代輪型裝甲車的啓示►中國航空業坐等「馬達西奇」進補?
►看更多【黃竣民】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