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陸軍的「藍波」夢

部隊運動風氣的提升,還得有賴於三軍統帥個人興趣,這其實是有點失常。(圖/軍聞社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2008年10月國慶大典發生軍空軍儀隊昏倒,讓當時的三軍統帥馬前總統驚覺國軍體能竟然這麼差,認爲國軍體能應徹底加強,從此之後強化體能就成了國軍的首要工作國防部次室搜整了世界各軍事大國的體測標準研擬出一套「超中趕美」、「亞洲最棒」的體能測驗標準。

爲求鑑測標準的統一,將以往人工鑑測全面改爲電子鑑測,並還投入大筆預算建置多處的國軍體能鑑測中心,全國部隊紛紛一頭熱地投入於體能訓練的工作,並將體能鑑測的成績列入人事部門調佔高缺、晉升、受訓、外派…等的參考條件;雖然期間也發生過一些因自主訓練或測驗時而導致的憾事,但終究起來,軍方這種投其高層所好的作法,雖然在一時之間曾讓當時的三軍部隊一度哀鴻遍野,但不可諱言也真的讓各軍種部隊官兵的體能狀況有了大幅改善。

▲官兵的三項基本體能鑑測,私下遭諷刺有如「進京趕考」一般。(圖/翻攝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回顧十餘年來,從國防部於民國98年制訂出「國軍體能訓測項目合格標準」,內容包括2分鐘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及3,000公尺徒手跑步等3項,經過一年半的施訓成效,這三個項目的測驗結果端上臺面,令許多人都顏面無光,因爲志願役官兵在仰臥起坐項目的合格率爲72.3%、3,000公尺徒手跑步則是43.3%、伏地挺身則更低,合格率僅42.1%;而義務役官兵的測驗結果在仰臥起坐項目的合格率是69.7%、3000公尺徒手跑步爲39.3%、伏地挺身合格率是47.8%。

體能測驗成績的普遍不理想,仰臥起坐不及格約1/4、伏地挺身不及格約1/2,在3,000公尺徒手跑步項目合格率更不到4成,在當時(民國99年9月)還被立法委員批評是「全軍覆沒」!着實令人爲國軍部隊的體能狀況表示憂心。

當時這樣的成績不只是反映出義務役官兵的體能狀況,連志願役官兵也好不到哪兒去,軍官的成績還能跟新兵比爛才更危險。要知道,這些成績還是加入了BMI值不合格或痼疾者所採用了替代項目(如健走、跪膝伏地挺身…等)較爲簡易的測驗項目才達到的測驗合格率成績,也不禁令人對於國軍的體能戰力方面抱持着極大的質疑。

▲對於部隊呈報的體測資料有造假之嫌,而國軍合格的體能鑑測能量又不足,也是讓官兵着實苦惱的一件事。(圖/翻攝空軍軍官學校臉書)

經過這些年好不容易在體能狀況有所提升,甚至還爲了全軍官兵要學會游泳的技能,而在各作戰區尋覓泳訓場地、排定輪訓時間,這些終究還是不敵「人亡政息、人走茶涼」的結局,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啊!

國防部在層峰換人之後也不再繼續堅持高標的體能要求,不久即修改、下調體測的標準,不免讓人覺得國軍的體能標準何時也變成隨着政黨輪替而改變的項目,不過畢竟各軍種、單位均有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只是一眛地在體能上齊頭式平等的要求,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恐怕又有一番爭論。

現在國內的兵役制度已經和十年前又有所不同,部隊組成的主力絕大部分都已經是志願役,所以在體能的要求上理當更加容易達到一致,並且能更有充分的理由去要求官兵,但是上級關注的或許跟基層官兵不同調,這也是體能訓練爲何難以持恆落實的主要原因吧!

▲國軍內部的體能訓練方式其實還是瀰漫着「土法煉鋼」,這從單位編制的體育官或訓練官員額上即可看出。(圖/翻攝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繼先前知名網紅要爲國軍做格鬥訓練引發風波,讓國防部一度裡外不是人外,陸軍去年也引進美軍現行的「陸軍戰鬥體適能鑑測」(Army Combat Fitness Test, ACFT)進行試行(項目包括硬舉、T型伏地挺身、懸垂舉腿、站姿力量投擲、負重拖曳衝刺及2英哩跑步等6項),預計於今年底開始推廣全陸軍執行。

如果套用美軍這樣的體適能鑑測基準,將與國軍實施長達卅餘年的「三項基本體能」(仰臥起坐、伏地挺身、3,000公尺徒手跑步)測驗有着重大的改變,因爲這種測驗將不再區分性別與年齡,而改以兵科專長與單位屬性來評斷職務體能的需求;說穿了便是「苦的更苦、操的更操」!

看看那不同兵種單位特性所制訂的最低合格標準,從最低60分的職務體能爲牙醫、彈藥、輪型車輛修復、後勤補給、空域管制、火管維修等專長單位;65分爲火箭系統、憲兵、戰鬥救援、飛行組員、船艇技術員、油料補給、電力系統安裝等專長職務;70分的體能爲步兵、裝甲兵、突擊兵、戰鬥工兵、運輸、裝騎、野戰砲兵等單位。

▲部隊官兵在體能訓練上的目的,並非在於求快或達到運動選手般的標準,而是在讓官兵具備執行戰備任務的基本素質。(圖/翻攝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雖然這些測驗項目(如傷患救援、負重、手榴彈投擲…等戰技動作)更符合戰場的實際需求,官兵得於平常就鍛練個人的肌耐力,才能強化陸軍部隊的整體戰力。

但如果依照這樣的要求,就現今陸軍部隊的現實型態而言,原本就是比較艱苦的野戰部隊(如裝甲旅、機步旅等,需要進訓三軍聯訓基地的部隊)就會是更艱苦,這在目前募兵制推動以來,主打着以薪資爲誘因的戰鬥單位,將來在招募工作上的推動是否會更加困難,這就有待觀察,更別提這些訓練措施,是否已經通過縝密的科學流程、足夠的部隊試行資料、合格的訓練教官數量、營養學與體質分析。

▲國軍在體能訓練的內容、強度、程序或訓練方式上,其實都還有待知識化科學化的整合。(圖/翻攝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日前媒體還報導,陸軍將體測由每年一次改爲每月一次而造成官兵反彈,其實有這樣的反應也大可不必。因爲體能測驗的標準已經下修外(以3,000公尺徒手跑步爲例,現在各年齡層標準皆放寬10秒到55秒不等),還搞出更多的「替代項目」,所以根本就是在玩假的,有本事走旁門左道、弄到痼疾證明而採替代項目者多如牛毛,根本不用太在意測驗的合格率,因爲看不出部隊真實的體能狀況。

再者,軍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風氣,也就是軍中常見梅花鹿(點子多)主要的亂象,卻罕見各級部隊主官帶頭以身作則,以至於讓基層官兵產生燈塔底下最黑暗的認知,瞧瞧檯面上那些將領的體能狀況,軍方高層何不先正己優先,而不是讓原本已雜務纏身的基層官兵心生怨懟,間接打擊所謂的「三信心」。也不需要強調用個人的成功經驗,去強行套用或主導整個標準的運作,這也是國軍缺乏知識化與科學化整合,而難有可行性高的教育訓練準則原因。

再者,每年部隊官兵光是要搞體能鑑測的來回奔波,所要長途跋涉消耗的費用就是一種負擔,所以官兵纔會私下嘲諷體測的報進有如「進京趕考」一般,原因就是部隊自測的公正性備受質疑,而鑑測能量又有限,也只能追究於部隊長久以來造假文化盛行的結果。所以不管訓練方式和體測標準如何,執行起來千萬不要又只是淪爲單位體育官、訓練官新增的造假業務,按月呈報的水銷資料,這樣或許也就失去了「以測代訓」的美意!

▲陸軍即將引進美國「陸軍戰鬥體適能鑑測」的測驗項目,較能結合戰場上的戰鬥動作所需。(圖/翻攝DVIDS)

從這幾年看下來,軍中的運動風氣着實已經提高許多,從官兵大量參加營外馬拉松、自行車等體育活動,即可看出和以往的差別。而一般軍人只要具備基本的軍事體適能,不見得各個都得練到跟藍波或洛基一般全身肌肉,或是跟體育選手般的速度或水準,反而是在服役期間,讓官兵能循序漸進地接受科學化的體能訓練,保持適度的自主訓練,養成平時喜愛運動的習慣,相信這些作爲對於軍隊體測就不會產生過度的排斥感,也不會在國人面前被認爲是「弱雞」!

熱門推薦》

►宋兆文/國機國造歷史新頁 欣見勇鷹高教機首

►軍機擾臺》畢殿龍/兩岸若開戰 臺灣「種瓜得瓜」?

尤里安/救死扶傷:以色列國防軍第669空降搜救大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開始!國內旅遊票券快閃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