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陸軍組建「聯兵營」是「轉型」?還是美化「編現比」?
▲陸軍司令部證實聯兵旅「聯合兵種營」編組調整規畫。(攝影/黃竣民)
近日陸軍首度對外證實,正準備要進行新一波的兵力組織調整(7月試行編組),目的是執行國防部長所謂「可恃戰力」的專案,旨在師法美軍的「聯兵營」、共軍的「合成營」概念!針對此次所要調整的部隊,主要是西部地區7個裝甲旅與機步旅(裝甲542、564、584、586旅、機步269、234、333旅);也就是所謂的打擊旅爲主,外加關渡指揮部,預估所牽動的員額約有3千名。
此案一出,坊間傳出最立即的反應,不外乎是針對國軍推動全募兵制以來,招募成效一直是在末段班徘徊的陸軍艱苦單位,也就是裝甲旅和機步旅而言,並不是令人感到振奮的部隊轉型訊息,不過這樣的舉措,或許可以讓一直以來編現比就較低的部隊,瞬間將數字美化,然而這種換湯不換藥的邏輯,一定撐不了太久,到時候依然還是會讓人員流失,因爲部隊整體軟硬體的環境,纔是讓人考量去留的根本原因啊!
▲指揮管制扁平化的關鍵,在於能否取得資訊優勢,而我軍在這一領域的軟體(作戰觀念)/硬體(裝備)建置,仍須要加把勁。(攝影/黃竣民)
因爲相較於世界主流的發展,藉由網路的扁平化指揮管制,早已成爲先進國家陸軍中的明確走向;而我國陸軍自「精實案」的組織調整(師改旅)以來,已經又走過了一個世代,對岸的解放軍在2015年下,也已經出現大批量「合成旅」跟「合成營」的部隊番號,以取代舊式傳統的「師」、「團」級,相較而言,我國陸軍的走法已經顯得相對保守。照理說,我軍的部隊規模小,任何新式戰術與編制的改良,應該是走在前頭纔是!
▲鑑於作戰型態的改變,美軍對於地面部隊的武力投送有更高、更快的要求,因此催生出「旅級戰鬥隊」的編制。(攝影/黃竣民)
美國陸軍早在上個世紀的末期,便已積極地展開大規模的編制改革,期間主要的改革重點便是「數位化」與「模組化」,其結果就是原本編制龐大的師級,轉換成「旅級戰鬥隊」(Brigade combat team, BCT),而其下屬即是「聯合兵種營」(Combined Arms Battalion)爲組成骨幹,雖然還是有輕、重型部隊不同屬性的分別。
共軍在新一波的軍事改革中,也早已經從美軍身上覆制這樣的模式,所謂的「合成營」已經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整個營級的兵種協同能力、情報偵察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後勤保障能力、立體作戰能力…等,徹底營造出不同層次的新氣象;雖然這些都需要時間的驗證與演訓檢驗,但比起先前共軍小米加步槍時期合同作戰的官兵順口溜「電話裡報個到,指揮所旁擺上砲,步兵衝山頭,坦克睡大覺」,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而這樣的發展路徑在大原則上也是正確,未來在軍費的挹助下,發展成效也是可以預期。
▲我國陸軍的野戰防空能力長久以來令人詬病,而未來「聯兵營」中的火力支援連,則可以稍微對這一塊做出彌補。(攝影/黃竣民)
而我國陸軍的聯兵旅,基本上對於情報偵搜、野戰防空、反裝甲作戰與後勤維保方面一直都是致命傷,迄今仍然無解,現在要推動新一輪的「聯兵營」整編計劃,如果如媒體所公佈的方案,在「聯兵營」的營部組內增編海、空軍及陸航聯絡官與無人機圖資分析官外,另增編由迫砲排、反裝甲飛彈排、防空飛彈排、狙擊組等所組成的火力支援連,基本上的編組精神和美軍相差無幾,重點在於任務執行與日常訓練能否落實「聯戰」的精髓;又或者是隻將其他軍(兵)種專業加以湊合、湊合,只是爲了實現聯戰口號,而創造聯戰的編組(以軍團級的海、空軍聯絡官爲例,如果還是隻會蹲戰情、打雜外,其實這樣跨軍種的混編效果意義並不大)。
也就是說將這些不同軍(兵)種的專業、部隊編組在一起後,主官對於人員與裝備的部署運用是否具備指揮能力、戰術/技術/程序(T/T/P)是否熟稔、組合訓練強度是否達標,這些纔是改編「聯兵營」後的觀察重點!
▲隨着無人機的戰場運用日益普及,新編的「聯兵營」營部組也將有無人機圖資分析官納編。(攝影/黃竣民)
陸軍招募工作的推動,相較於海、空軍在吸引力而言原本就比較弱勢,主要差異在於服役的薪資加給、工作環境、軍種特性、領導統御、世代觀念…等因素,像陸軍的機甲單位原本就不是個爽單位,除了裝備與任務繁雜,光是單位每年度固定的任務(基地測驗、三軍聯訓、裝檢、旅對抗、漢光演習…)就已經讓官兵吃不消,如果再加上臨時性的任務(救災、營區開放、民事工作…),根本讓幹部與士官兵無法正常安排時間,還有陸軍保守的管理模式,也是令時下青年卻步的原因之一,如此複雜的因素總和下,陸軍的打擊旅可謂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單位,不是隻有招募的問題,是連調到這些單位的幹部都活像是一種「懲罰」;畢竟人多、事雜、壓力大,別說招募新血,連志願役士官兵的留營率都較其他軍種、單位低,這也就沒什麼好生訝異。
▲隨着聯兵營的組建,官兵後續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日益複雜與沈重的後勤即是一例。(攝影/黃竣民)
長久以來,陸軍的編制員額過大就一直被詬病,造成很多基礎戰力與訓練落實上的窒礙,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還有部份長官仍存有「吃苦、吃粗」的觀念,讓陸軍一直是個不受年輕人「青睞」的軍種,而且大部份的國防資源永遠把陸軍需求的優先順序挪到最後,更是雪上加霜。再者,考量作戰型態改變、國土防衛所需、武器裝備籌獲…等因素,現在那種「將官管小事,小官不管事」的風氣再不改,即便改制成「聯兵營」,可能對於這樣的改制初衷也是相違背。儘管如此,國人還是樂見未來的編裝試行與成效驗證,能夠符合「聯兵營」真正改制的預期,不然還真會淪爲坊間所謂「招募不佳就整並」的口實!
熱門推薦》►裝備買了,訓練跟得上嗎?
►看更多【黃竣民】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