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是他學弟!臺揚共同創辦人許賜華看好生命科學 押注阿茲海默症新藥

這是一段長達50餘年的故事!許賜華是臺灣第一代的科技人,也是創投家,在他的職涯中,從矽谷研發、竹科創業、轉戰創投,再到投資生命科學,每個階段各自精采。

文/劉軒彤

採訪橡子園創投(Acorn Campus)合夥人許賜華,就像時光回溯機;1970年代留美窮學生的生活、新竹科學園區的草創畫面,還有創投在臺灣成長之路、多位科技和創投界名人的50多年情誼,彷彿就在眼前。

「我就把我的生平故事講給你聽吧!」一坐下來,許賜華很乾脆,不需要《財訊》記者的開場白。他是臺灣第一代的科技人,曾參與創立臺揚科技,將微波通訊技術紮根臺灣;當了20年的科技人後,30年前轉戰創投界,一路從科技投資到生技,成功扶植多家企業。目前橡子園創投的夥伴都是創投界知名大老,例如陳五福、龔行憲、朱偉人等等。

1947年出生的許賜華,在臺灣唸到國小4年級,時任臺大化工系系主任的父親受聘到新加坡南洋大學,許賜華也因此在新加坡完成中學學業。後來他到美國念奧勒岡大學電機系,他笑說這所學校在臺灣不算知名,當初就讀是因爲學費比較低,又對外國學生特別優待,「不過現在有名啦!因爲黃仁勳也是念奧勒岡大學電機系。」許賜華爽朗大笑。

以電機系第一名畢業後,因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給了他兩年的全額獎學金,他便在柏克萊電機系完成了博士學位。「所以我今天特意穿柏克萊的T恤,代表對學校的效忠!」這回,許賜華笑得更大聲,因爲這段柏克萊求學的人脈,深深影響了他後續50年的工作際遇。

黃仁勳是他學弟 也曾與苗豐強同棟宿舍

首先是兩岸知名的創投家朱偉人。「當時我們有十多位留學生住在一棟大房子,大家協商輪流煮飯;朱偉人有車不用輪值,但要負責每週的採買。」那已經是1969年的事了,同一個宿舍的情誼延續至今。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當年也曾住在那棟宿舍,只是跟許賜華重疊的時間比較短。「他第一個小孩出生時,我和朱偉人都有去他家。」與苗豐強後來因爲工作關係而更熟識,目前許賜華也是神達的董事。

而素有臺灣光通訊創業教父美譽的龔行憲,以及曾任臺積電首任技術長的胡正明,也都是柏克萊同一屆的校友,深交至今。「我和龔行憲當年還共用實驗室,都是革命情感!」

許賜華秀出一張去年這羣好友在舊金山出遊的照片,年屆70的當代矽谷華人,各個精神抖擻;他們生長在臺灣還是第3世界的年代,飄洋過海到美國,見證了矽谷奇蹟,後來也紛紛創業,並利用個人專長或創投的力量,幫助臺灣科技業成長茁壯。也因爲這羣人幾乎都有創業的經驗,因此後來許賜華加入的創投,對於投資初創企業相對踊躍。

從柏克萊拿到博士學位後,許賜華進入惠普研發部,1978年發表的論文《小於0.5微米射基的低雜訊微波2極電晶體》,在當年是最先進的發明。「在1975~1980年代,小於0.5微米的難度等同僅次於現在的3奈米。」這一點,許賜華相當自豪。

他還說了一段小插曲,「那次惠普研發部門要選出最優良的論文,我得到最優,晚宴後開始頒獎,但我人不在,因爲我吃完飯就溜去看電影了!」這位前輩,年輕時也曾如此率性恣意。

博士畢業後,許賜華一直都在矽谷微波領域工作,當時臺灣沒有微波科技,他與7位微波工程師夢想在臺灣成立微波公司。彼時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剛成立,於是8位夥伴1983年在臺灣創立了臺揚科技。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去年12月,IEEE(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頒發IEEE Milestone獎項給臺揚的「攜帶式衛星通訊終端設備」,這個獎項是頒給歷史性貢獻的科技成果,必須至少有25年全球性或洲際級的使用歷史,而臺揚的產品是臺灣首次獲此殊榮。

「臺揚成立時,竹科大約只有10家廠商;拿到這個獎我與有榮焉,因爲我當時是先進產品部門的副總。經過40年,我們培植了一批微波人才與技術,可以繼續往下紮根。」許賜華說,當年臺揚開發出可攜式海事衛星通訊設備,1991年波灣戰爭期間,CNN記者在巴格達飯店樓頂架起海事衛星,將戰事新聞轉播給全世界,一炮而紅。

臺揚是第一個創業 40年後獲IEEE肯定

1990年臺揚順利上市後,許賜華認爲自己的任務告一段落,他開始思考下一步。「創投是一種選擇,第1可以運用我的科技專長,第2我自己有創業的經驗,第3透過創投我也能接觸更多先進技術與擴大視野。」

於是在1993年,許賜華離開臺揚,結束20年的科技工作,進入華登國際創投。華登是1980年代臺灣唯二引入的第一代創投,許賜華一待就是十多年,主要負責亞洲投資,一直當到總裁;直到2006年加入矽谷橡子園創投,跟一羣柏克萊大學與矽谷的好友開啓人生另一段旅程。

許賜華不諱言,當年華登創投正逢臺灣高科技蓬勃發展,那時候的創投對於草創期的投資很積極;而他自己因爲早期在竹科交了很多好朋友,也多了很多機會,像是華晶科、合勤、國碁、致福、昆盈等,都是當年成功案例。不過話鋒一轉,許賜華也感嘆,自從20年前網路泡沫之後,臺灣的創投對於早期的投資不再那麼踊躍,更多的是隻投資後期撿便宜。

許賜華說,幫股東賺錢當然是創投的責任,「但我對創投一直有個期許,或許可以分出10~15%的資金投入種子、創新的企業,雖然風險高,但報酬也高,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帶動國內的科技;尤其創投是最早能接觸到尖端技術與創意,可以扮演火車頭,如果結合兩三家創投,更可以推動科技的成長。」

即使現在當了橡子園的合夥人,許賜華與夥伴們依然支持草創企業,「橡子園跟其他創投不太一樣,至少有一半都是合夥人自己的資金,而且投入草創企業的比率超過50%;這是我們的理念!」橡子園知名的成功案例包括中美冠科、華星光,以及中國的中際旭創。

《財訊》雙週刊指出,在創投界闖蕩30年,許賜華一直維持關注新知的習慣;他說自己最近有點擔憂,臺灣對於減碳與氣候變遷,似乎做得還不夠積極。

另外,他也發現國外有一些驚豔的環保科技,但是臺灣並沒有廠商去探詢,很大的可能是因爲根本沒有途徑發現。

因此,許賜華提出一個構想,他建議臺灣工研院或商總等等協會,可以建立一個資訊站收集商情,每位成員繳交少數的費用,就可以收集關於各自行業的訊息,或是找合作與技轉。

另一個建議是,假設國外某公司有好的技術,有興趣的公司或創投可以互相整合,推出其中一家當領頭羊做盡職調查,再跟大家分享資訊。「這樣資源可以靈活運用,且可分享智囊顧問團,讓不內行的公司也可參與投資;另一個好處是,更多人投資可以爭取談判條件,在董事會也更有發言權。而參加者與領頭羊,彼此可商談酬謝事宜。」

生命科學是下個重心 盼下一代的世界能更美好

「其實,就是一句話:open mind!」許賜華語重心長說,「開放的心胸助人助己,臺灣人少、人才相對也少,再不團結就打不出一條路來。」他個人認爲,接下來的投資標的,可以關注第3代半導體、氫能電動車、抗老、癌症治療,其中細胞與基因療法他認爲很有前途。另外,他也關注冷核融合方面的技術。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許賜華和夥伴們,打過高科技業的美好一仗,現在橡子園基金已經轉向,「我們覺得生命科學是未來的發展」。而許賜華個人,更是投資新加坡阿茲海默症新藥公司TauRx長達18年,陪着公司研發過程起伏動盪從不悔。去年底,這家走非主流路線的新藥公司,已向美國及英國提交藥證申請,未來一旦通過,對阿茲海默治療與許賜華個人的投資戰果,都會是一大里程碑。

「爲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更美好的世界!」已過着含飴弄孫生活的許賜華,提起支持研發的思維,只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他相信10年內多數癌症可以變成慢性病共存,也希望失智症家庭的痛苦能減輕,更希望保護改善地球,而這些,都需要創投的從旁支持。

延伸閱讀:

最大市場在北美 超前部署潛力商機!樂天Kobo:電子書最強成長在亞洲

國光客運大改組 新董座調路線、找商機因應4大挑戰

有錢人注意!境外公司申報新制上路 怎麼算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