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精準的疫調纔有用 口水與顏色沒意義

黃珊珊》精準疫調纔有用 口水顏色意義!(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黃珊珊專欄】從5月15日起,整整一個半月的抗疫臺北疫情從每天百人以上降到20人左右,臺北市已經列管4000多個確診病例,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人,甚至影響一個家庭,現在3000多人都已經痊癒或解除隔離,回到職場也正常生活

新發生的個案醫院一旦將PCR陽性的確診個案通報中央法傳系統居住地地方政府就會收到確診個案名單,但是臺北市在法傳系統也只看的到居住在臺北市的確診個案名單,沒辦法事先知道其他縣市居民在臺北市的疫調或工作足跡臺北區管收到各縣市資料後再將跨縣市後交給臺北市,接下來就是由臺北市衛生局進行疫調、匡列、隔離(轉到醫院或加強版防疫旅館),這是每天不斷重複着相同的工作。

各縣市每一個疫調單位都很辛苦,沒有人會不做疫調或疫調不實,每一張疫調單都是第一線疫調人員辛苦努力的結果,每一個縣市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對於他們,我只有深深感謝!

五月起,北農環南市場發生零星個案,北農公司對於員工部分都加以列管,環南市場屬公有零售市場,按臺北市的SOP將前後左右的鄰近的攤位先封攤三天清消,人員的部分就依照疫調結果匡列親密接觸者,所以基本上會匡列家人或職場工作的較密集接觸者。

直到六月中開始,兩大市場開始有較明顯的增加與羣聚現象外縣市個案開始比臺北市還多,所以接到臺北區管通報給臺北市衛生局時,外縣市的疫調資料因爲比較簡略,例如只寫:「工作:北農攤商」,但是北農有兩大市場(萬大路濱江市場),有上千個蔬菜水果攤,還有攤位號碼都缺,所以接獲通報還需要再一一查證比對,有些確診者,因爲怕影響工作或鄰近攤商生計,大多說沒有跟別人接觸,甚至絕口不提自己在哪一攤工作,疫調資料都是「上班-回家」,也沒有出去買東西紀錄

收到這些通報的疫調單,我們必須再一次去問確診者,有些會說有些不說,就向當時的獅子會會長一樣,確診者隱匿足跡纔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各地政府單位的衛生局人員,沒有做不實疫調的必要,確診者故意不說或隱匿說謊纔是不實疫調的來源,所以,沒有地方政府不做疫調或疫調不實的問題,我想問大家新北市政府的疫調人員對於新北市民在北農工作狀況所做的疫調,有甚麼必要隱匿或做不實疫調?

所以,請有心人士,不要再說地方政府疫調不實或隱匿,地方政府沒有任何必要隱匿,疫調都是確診個案當事人自述的事項全國地方政府都很努力,但民衆不說實話,政府反而要花更多時間一一調查,誰不想做好疫調?誰會想讓疫情擴大?

上週我們在與中央開會時,市長提出來這個問題,陳時中部長也承認應該想辦法解決跨縣市疫調問題,並由臺北區管防疫醫師與我及王必勝成立羣組,每天互相提供疫調資訊以利臺北市第一時間進行匡列、清消及隔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