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ESG的川普效應
五年半過去,重提川普總統二○一七至二○二一第一任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格外令人感慨。二○一九年八月十九日華爾街日報巨幅報導一八一位美國大企業執行長聯署「企業使命聲明」,當時我人正好在紐約。由摩根大通執行長爲首的美國企業組織「企業圓桌會」,發動包括蘋果、亞馬遜、戴爾、可口可樂、沃爾瑪、花旗銀行等會員之執行長參加聯署。
聲明中指出,自由市場體制是爲所有人創造好工作、帶來強大且可持續之經濟和商機的最好方式。他們提出五項共同承諾,包括:爲顧客提供價值、投資員工、公平且有德地對待供應商、支持營運所在地的社區、爲股東創造長期的價值等。此義舉成爲二○二○年元月新冠疫情爆發前,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以「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爲主題,商議世界永續發展之道的前哨。
愈來愈小與不太平的世界,獨好不是最好,兼益與共融纔可能更好。孱弱的全球治理一直是不太平世界無解的關鍵,然今天川普第二任期才一上任,便完全採取唯我獨尊、逆我者滾的政策,冀望一夕將出走產業全逼回美國製造。問題是,美國多來年利用全球廉價供應鏈所犧牲的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吞得回去嗎?一旦美國製造迴流,這些外部成本勢必內部化,所帶來的通膨美國社會扛得住嗎?
根據Our World in Data以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發佈之最新數據分析顯示,美國從一九九○至二○二三年的人均GDP成長六十八點○五%,人均排碳量下降廿九點二五%。國人並未認知,美國早就與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義大利、羅馬尼亞、捷克與芬蘭等國家,達成經濟成長與排碳脫鉤的成就。川普總統第一任期間美國人均排碳減量的成果是亮眼的,二○一六就任前較一九九○減廿一點○五%,二○二○卸任前較一九九○減卅一點廿八%,成績遠比拜登斐然,各界可別誤判了。
衛生習慣與個人修爲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不可隨地吐痰,今天不教了,難道明天大家就隨地吐了嗎?美國聯邦政府在永續與ESG相關政策法規的發展上,遠落在歐盟之後,向來不執世界牛耳,但美國的動向卻是ESG主流化與否的關鍵風向,支持與反對浪潮對立愈明顯,主流化力道就愈不可擋。
美國反ESG相關州法令最主要是拿金融機構開刀,包括屏蔽金融機構或州資產所有人,在投資時考量ESG因子;抵制法令,則是禁止宣揚ESG的金融機構在該州從事金融業務。這都使得許多旗幟鮮明的ESG投融資機構在這些州失去代操退休基金,或承做公部門債券的諸多商業機會。截至二○二五年二月初,立法支持ESG金融業務的共有七個州,抵制與反ESG的已來到廿個州。
美國諸多企業特別是金融業,爲了能持續爭取爲各州政府提供金融服務的基本投標資格,降下了ESG的招牌旗幟,但不代表明天立馬就成爲「吐痰企業」。羅馬非一日造成,大旗降下城牆還在,看倌務必冷靜、拭目以待。
(作者爲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