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出聲」的下巴! 進食、說話自動伴奏 中醫也能解

▲當下齶發出喀喀聲響時,建議儘速就醫矯正。(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記者李佳蓉/臺北報導科技時代文明病時有所聞,漸增的顳齶關節障礙常對人造成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主治醫師劉學融表示,進食及說話會自動伴奏,發出「喀啦喀拉」的聲響,應即早矯正。顳齶關節障礙雖不至於致命,但嚴重卻足以讓人食不知味、脾氣暴躁、難以入眠。

劉醫師表示,最近一名病患出現作響症狀後,感覺臉頰發疼,便積極求醫,起初的兩個月期間,吃藥雖稍爲改善,咬合板也做了,但情況反覆發作,一直無法根治。最近病情卻變本加厲,已經到了嘴巴打不開、頭痛欲裂的地步飲食運作機能宣告失靈。後來轉介中醫門診,藉由傷科手法鍼灸等多重治療,局面才扭轉。

劉醫師指出,有別於其他關節,下齶非常特殊,它能夠柔韌滑動、上下左右,讓我們自在的說話、咀嚼、打呵欠。當出現問題時,就要從病原調整起。首先需排除咬合不正者,只要進行齒列矯治即可解決;真正需要傷科治療則從觸診開始,沿着頸椎肩胛骨胸椎肋骨,以傷科手法調整其相對位置,達到骨骼平衡、肌肉張力鬆弛。再以鍼灸鬆開緊繃的軟組織,緩解疼痛。▼下齶關結構造特殊,打哈欠時也會運用下齶。(圖/達志/示意圖)

除此之外,劉醫師也提到,配合內服中藥調氣行血、鎮靜安神,以之延長療效。經由正骨鬆筋加內治,病患症狀往往立即緩解,且完成6~10次療程後,疼痛明顯降低,復發機會也可望減少。

隨着低頭族越來越多、生活步調加速,顳齶關節門診病患也跟着增加。劉醫師說,可觀察到工作壓力和文明病息息相關。有些人會夜間磨牙、白天緊閉牙關,或是長期用單邊吃東西,這些也會有影響。顳齶關節障礙咬合不良的症狀,除了異常聲響,另有疼痛、耳鳴、無法咬合等多路齊發,即早矯治才能適時挽回生命品質。▼愛用手機的低頭族、生活步調緊湊者,也是顳齶關節門診的病患之一。(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