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第零天」吧! 導演Raye邀大家促成《十二夜2》
▲沒了十二夜,流浪動物的福祉真的改善了嗎? (圖/貝殼放大提供)
電影《十二夜》讓全臺正視流浪動物議題,也促成「零安樂」,但導演Raye曾坦言,如今收容所爆量、動物因爲空間擁擠打架收傷,並非她樂見的。《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預計2019年春天上映,Raye發起電影集資計劃,希望一起找出真正讓毛孩與人類和睦共同生活的方式。
▲收容所裡的流浪動物面臨爆量、打架受傷等問題。(圖/貝殼放大提供)
《十二夜》在2013年吸引許多人對流浪動物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人理解「領養不棄養」的道理,對於爲什麼想拍第二部電影,Raye表示,「當我聽到狗狗被悶死的新聞、有人用安樂死的藥自殺…我覺得我有責任繼續。」2015年1月《動物保護法》正式廢除公立收容所對動物安樂死,這個「十二夜條款」通過後許多人肯定Raye促進了動物友善,然而她心中卻充滿失望和焦慮,因爲法案缺乏配套倉促推行,收容所承擔很重的壓力,而停止撲殺流浪動物並未解決問題。
▲臺灣鄉間經常有放養的情形,沒結紮的情況下,也是流浪動物越來越多的原因。(圖/貝殼放大提供)
零安樂死政策過後,官方統計顯示捕犬數下降、認養率上升,看似問題獲得改善,然而數字背後可能隱藏更多問題。捕犬率降低是因收容所空間不足,減少收容數改爲實施「精準捕捉」;認養率提高則因收容需求暴增而停止收容,進而整體數量減少,相對比例提高,實際認養率卻是不增反降,甚至比《十二夜》拍攝前更低。
過去許多人以爲收容所是流浪動物問題的解答,在《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當中,Raye則希望討論流浪動物問題的源頭,除了「領養不棄養」的做法之外,其實「結紮」與「不放養」也是飼主們應該共同正視的觀念。一方面藉由結紮避免過度生育,另一方面也應避免用「放養」的方式讓毛孩陷入走失的風險以及隨意生育的狀況之中。
沒有了十二夜,這次Raye想帶大家回到第零天,截至3月底她已實際走遍臺灣超過半數縣市,瞭解地方政府與NGO所面臨的困難,也預計訪談30至50位收容所獸醫、動保員等第一線服務人員,希望藉此呈現真實的現況,也探討如何比照國外做法,讓收容所成爲適合讓人領養的空間,甚至是生命教育的場合。
▲該怎麼樣讓更多人願意走進收容所呢?
《十二夜》的票房營餘已全數捐贈相關公益團體,此次紀錄片預計上映1年後將完整內容放在網路上,並製作公播片免費寄送到中學以上的各級學校,期望成爲孩子生命教育的一環,從根本改變人們看待流浪動物的想法,集資計劃扣除拍攝發行成本的餘額,也將全數捐給臺灣之心、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等救助單位,一起改善流浪動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