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臺31條」吸走人才? 英媒點破:臺灣內部早出問題

人才出走背後真正的原因值得深究。(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2月底宣佈「惠臺31條」吸引人才,更被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形容成「吸心大法」,外界更認爲這是用經濟手段對臺進行統戰。《金融時報分析年輕人登陸的動機,更多的是「面對臺灣經濟的失落與無奈」,根本不需要端出31條,臺灣人才已經悄悄出走。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針對「惠臺31條」分析指出,這不是中國第一次使用經濟手段對臺進行統戰,自從2014年爆發太陽學運國民黨在九合一大選大敗後,改變以往吸引臺商投資的做法,更改爲吸引吸引「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青年)。

報導指出,國臺辦選在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31項措施降低臺灣人在中國大陸工作經商限制,又被民間稱爲「惠臺31條」,放寬了臺灣人參加專業技術技能考試資格影視醫療人員的赴陸限制或資格也將被解禁。

蘇起甚至形容「惠臺31條」爲吸心大法。報導引述中研院調查結果指出,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然而這羣搖擺族羣並非青年世代,而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羣,經訪查赴中工作的年輕精英,有人清楚的表達,重點因素「更多的是面對臺灣經濟的失落與無奈」。

報導指出,一位學者在惠臺31條出臺後直言,用不着端出31條,臺灣人才已經出走。例如影視產業,在臺灣內部市場衰退、全球跨國產業分工成形語言優勢之下,大量的臺灣專業人才轉赴中國工作,以致31條出爐之後,引來圈內人的熱烈討論。

報導也提及,31條看似放寬了大陸影視行業的進入限制,但要在大陸打滾,關鍵是能否適應高速變動的市場、動態調整規範挑戰實在不小。

▼蘇起形容「惠臺31條」爲吸心大法。(圖/記者翁嫆琄攝)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