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偏遠條例上路6年、偏鄉教育問題未解 教育部今專題報告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多年,仍無法解決的師資穩定性、行政減量、教師待遇等問題。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對此進行專題報告。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去年9月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推出一系列「偏鄉教改難」系列報導,當時「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已上路6年,報導點出偏遠條例無法解決的師資穩定性、行政減量、教師待遇等問題,教育部也承諾將進行檢討。今天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教育部對此進行專題報告,並將迴應立委所提出的修法草案。

聯合報去年進行臺灣首次偏鄉教改大調查,發現有超過七成校長認爲「招生」是偏鄉學校辦學的最大挑戰。儘管偏遠條例帶來大筆經費改善硬體、升級設備,但偏鄉小校最缺的不是硬體而是人,「一人成班」是偏鄉老師得面對的現實,整所學校學生人數只有個位數,教師又缺乏混齡教學的經驗,只能且戰且走。

行政工作方面,偏鄉小學校要處理的行政工作可說和大學校一樣多,儘管偏遠條例希望能替偏鄉學校做行政減量,但當時有3成教師覺得行政負擔更加繁重,且高達8成教師認爲行政工作對學校造成負擔。

偏鄉教師難尋,偏遠條例中設計「偏遠國小專聘教師」制度,以一聘2年的契約,提供有教師證的偏鄉代理教師更優渥的待遇,包含考覈獎金、晉級、寒暑假薪水等等。但制度不完備、定位有許多模糊地帶,報導當時僅有新北市、嘉義市招聘,且全臺唯6專聘教師已全數離職。

去年報導發佈後,國教署長彭富源接受本報專訪,針對偏遠條例形同虛設的條文,懸而未解的偏鄉師資、行政量、待遇問題,承諾偏遠條例將每3年檢討一次,今年3、4月實施,並會盤點各地需求,提出吻合教學現場的措施。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早邀請教育部列席,就偏遠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等人也擬具修法草案,關注偏遠地區學校師資的穩定等問題,教育部將對此迴應。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多年,仍無法解決的師資穩定性、行政減量、教師待遇等問題。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對此進行專題報告。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