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演算法大公開!建立互動纔是關鍵
▲Instagram 首次公開演算法秘密!(圖/翻攝 TechCrunch,以下皆同)
臉書曾多次解釋演算法是如何安排貼文,但旗下的Instagram 自從在 2016 年 7 月放棄逆時間的貼文排序,我們對於其演算法機制就不得而知。根據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導,臉書上週於舊金山新辦公室招集一羣記者,首次公開 Instagram 的演算法秘密,以下爲《ETtoday 科技雲》的整理報導。
演算法全部都是基於機器學習,替每位用戶的操作習慣給予分數,進而塑造專屬的貼文排名。影響貼文排名的爲三個主要關鍵、三個次要因素,藉由複雜的算式,確保每一名使用者看見真正想關注的內容。
1. 興趣:系統會預測用戶對於單一貼文的興趣指數,根據過去的使用行爲進行分析,相似的貼文、發文者,用戶是否比較樂於按下愛心,甚至是給予回覆互動?依據重要性給予每篇貼文不同的預測排名。
2. 發文時間:雖然演算法已經讓最新文章不見得會第一個出現,但即時性仍是官方的重要考量,比起好幾周前的舊文,用戶肯定會對新文章比較感興趣。
3. 關聯:發文者與閱讀者之間的關係有多近?取決於雙方在 Instagram 上的互動情形,若讀者有注意限時動態的排序,通常可以發現,自己時常回復的朋友都會位居於前面。演算法中,同樣會將評論、標籤等列爲評分依據。
1. 開啓 App 的頻率:系統會評估用戶開啓 Instagram 的頻率,並且試着調整最佳的貼文顯示。例如,對於十分鐘滑一次 App 的用戶,可能要儘可能給予最新內容,對於許久纔開啓 App 的使用者,則要挑選最佳貼文。
2. 追蹤者:Instagram 官方坦承,如果你有追蹤一堆帳號,你不見得每一個人的貼文都能看見,系統可能會忽略部分的追蹤者。不過在後續的說明中,Instagram 也提到,若用戶堅持滑到底,所有內容基本上是不會遺漏的。
3. 使用率、花費時間:你是堅持滑完每一篇文章?還是迅速瀏覽重點人物?花費時間與使用頻率都會讓 Instagram 做出不同的判斷。
除了基本排名原則外,Instagram 解釋目前並不考慮恢復時間排序,會持續聆聽用戶的意見回饋。動態牆不會隱藏文章,一定能看完所有貼文,官方也不會有「影子封鎖」的手法,標籤、內容不違反使用條例,都會如實呈現。
此外,演算法並不會對於貼文類型有所偏好,像是臉書演算法先前明顯偏愛影片勝於文字,但 Instagram 不會有格式的分數排名,若用戶碰到影片就跳過,演算法就會自動降低影片的順序分數,一切仍基於使用者行爲。同樣的,作爲內容創作者與品牌,使用限時動態、直播、特殊功能貼文並無法提高觸擊率,重要的還是平時累積的互動分數。一般帳號與商業帳號的評分是相同的,不必頻繁切換。
Instagram 接下來將會有更廣告內容進駐,隨着用戶以及商業資訊逐漸擴大,如何避免踏上臉書的後路,會是 Instagram 演算法必須謹慎思考的。不過從這次公開的內容來看,臉書對於任何使用者的行爲數據都不放過,或許也能看見演算法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