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離職創業

(原標題: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離職創業 要做汽車界的“Intel Inside”)

作者:長城會新媒體高級記者 李小敏

“白天忙着交接,晚上忙着見投資人”,吳甘沙——這位一直都是按着外企節奏按時上下班的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從選擇創業之後,生活的節奏被完全改變了。

儘管在10年前就有了創業的想法,然而,吳甘沙一直等到現在,才真正跳進創業大潮中,離開了自己效力的英特爾公司。

對於創業方向,吳甘沙看準了人工智能與無人駕駛發展的趨勢,與格靈深瞳的聯合創始人趙勇,北京理工大學智能車輛研究技術怪才姜巖等5人一起,成立了一家人駕駛技術的新公司馭勢——駕馭趨勢,馭勢未來,顯然他們想駕馭無人駕駛技術的未來,公司將爲汽車品牌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吳甘沙對自己的這次創業評價道:“當你可以在一張白紙上畫畫時候,會感覺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事情。”

10年前即有創業念頭 至今方下決心“下海”

其實吳甘沙最早有創業的念頭是在2005年,當時他想開發一款類似安卓的產品。他說:“我們想做的,是在當時非常有限的硬件能力下做出最快的產品,而安卓把眼光放在未來,在未來的硬件能力下做出用戶體驗最好的產品”。在當時剛剛上任的CTO Justin Rattner的挽留下,他還是留了下來。

時間到了2013年,吳甘沙創業的念頭又一次跳出來了,這次他設想的方向是教育與大數據,結果剛剛趕上英特爾提升他爲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他又留了下來。

在最近的幾年中,人工智能走進了吳甘沙的研究視野中,發展到今天,人工智能迎來了爆發點,並且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發展正在推動着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猶如火箭般迅速,並正在改變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這一次,吳甘沙終於下了決心,向自己服務了十餘年的老東家提出了辭呈,毅然跳進了創業大潮,把第三次創業念頭轉化爲行動力。他說:“吸引我創業的,一是這個事業有大意義,二是這個事情有大市場,而內心的原力覺醒,未來的引力,閱讀的啓迪力,促使我最終付之行動。”

三個精英聯手 做汽車界的“Intel Inside”

瞄準了人工智能創業方向,吳甘沙最早是想做機器人,但卻發現目前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比較小,而另一方面,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短期機器人無法飛向尋常百姓家。如何選定合適的產品或者領域介入和合夥人,就成爲了創業成功最大的關鍵。

正在這個時候,吳甘沙遇到了格靈深瞳的聯合創始人趙勇以及智能汽車達人姜巖,大家聊到了自動駕駛的話題。

趙勇此前供職於谷歌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計算機視覺,他作爲核心人員參與了谷歌眼鏡項目。從谷歌離開後,趙勇帶領技術團隊成功研發出了“深瞳無人安防監控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對人物的精確檢測、跟蹤、動作姿態(包括暴力行爲、跌倒等動作)的檢測和分析、人物運動軌跡檢測和分析(停留、穿越、徘徊)、人物搜索。在自動場景和任務檢測的基礎上,自動給控制中心提供預警信號。趙勇是格靈深瞳的創始人兼CTO,趙勇子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有着十多年的技術積累,他將代表格靈深瞳作爲董事,爲馭勢的發展貢獻巨大能量。而作爲馭勢科技的兄弟公司,格靈深瞳也持續爲其提供視覺感知方面的技術支持,確保馭勢始終擁有業界領先的無人機駕駛視覺解決方案。

而作爲2013年贏得中國智能車挑戰賽的冠軍的姜巖,在衆多智能汽車的榮譽下也產生了虛無感,雖然技術得到認可,但是自己的車不能一直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玩耍,商業化的念頭一直縈繞在頭腦中。

三個人一拍即合,與另外兩位技術高手,就成立了公司——馭勢。

趙勇負責市場,因爲格靈深瞳的低成本感知技術在市場上是一流的;姜巖負責駕駛相關的技術,吳甘沙的優勢在於軟硬結合協同設計,如把巨量計算功能放在一個微型的服務器中。

也正是基於他們的純技術背景,他們將新公司的方向確定爲“爲汽車品牌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做汽車界的“Intel Inside”。

爲何要做汽車界的“Intel Inside”

雖然無人駕駛汽車在成爲與其他汽車一樣的大衆消費品之前,要經歷衆多技術、法律等難題,但這個領域已經成爲了巨頭的“戰場”。

目前,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已在北京首次完成了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測試;在荷蘭中部基德蘭省,第一輛無人駕駛迷你巴士經歷了路駕測試,預計今年夏天可以正式自動載客;而且三星最近也表現出對無人駕駛的興趣。。。。

無人駕駛汽車還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衍生的商業模式。它可以改造我們的城市居住環境,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生活,比如改善日常交通末端5公里的交通問題,安裝一臺咖啡機就成爲移動星巴克,還可以成爲機器人出租車與Uber競爭,減少我們對自然能源的依賴。。。

但與以上巨頭想做的事情相比,吳甘沙的創業項目一點都不性感。他對長城君表示,他們在未來3、5年將只做一件事——死磕無人駕駛技術。

因爲他認爲無人駕駛領域將會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大家只認可最好的產品,“原因很簡單,沒有任何人願意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而且不管你的商業模式有多美好,這都要建立在成熟的技術之上。

開發智能汽車有兩種模式:一是像寶馬那樣,花時間憋大招,突然在某一天推出爆款;二是像特斯拉那樣,先推出初級版本的產品,讓客戶先用起來,然後在客戶使用中不斷收集數據,打磨技術。

吳甘沙選擇了後者——馭勢將從企業級市場入手,將公司承載巨量計算的黑盒子、雙目攝像頭以及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銷售給那些對新技術感興趣的無人駕駛汽車品牌。

吳甘沙的老東家英特爾在過去幾十年做的最成功的產品要數“Intel Inside”,用戶在挑選電腦的時候非常在意是不是英特爾的芯片。吳甘沙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達到英特爾的高度——未來大家更傾向於內置“馭勢”的無人駕駛技術的汽車。

“我們採取了與谷歌,百度是完全不同的路線。”他說。

“現在是進入無人駕駛最佳時機”

雖然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尚待時日,但吳甘沙認爲現在是進入這個領域的最佳時機。“我們明年進去就晚了,車廠3年不開張,一開張就吃10年,我們要有足夠的提前量,用好我們的技術,積累好我們的數據。”

而且吳甘沙認爲短期內以下兩個領域可以產生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限定場景、專用道路的車輛:比如在專用車道以中低速運行的車輛,比如倉儲物流基地的車輛,景區、公園中固定路線的觀光車。

成本較低的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如果能把成本控制在兩萬元以內,將會爲用戶帶來巨大的價值。

“百度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中,光一個激光雷達就價值70萬人民幣。我們不需要,我們希望把成本做低,通常我們會在車上面裝立體視覺的雙目攝像頭,配合其他雷達、普通GPS和慣性導航系統”,吳甘沙說。

“是否可以佔有先發優勢非常重要,第一浪潮起來很多人進去,後來很多人會死掉,第二浪潮又是這樣。而只有在第一波浪潮下去時能夠活下來的,纔有機會成爲第二波浪潮的贏家。”

而對於目前新公司的融資情況,吳甘沙以保密爲由暫未透露。

問答吳甘沙

長城君:你打算怎樣來管理這個特別的公司?

吳甘沙:我們會像谷歌一樣採用OKR管理考覈機制,此外,我還對Facebook的黑客文化和Netflix的先進管理方式非常感興趣。

注:OKR的原則:

1.OKRs要是可量化的(時間&數量)。比如不能說“使gmail達到成功”而是“在9月上線gmail並在11月有100萬用戶”;

2.目標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戰的,有些讓你不舒服的。一般來說,1爲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是較好的了,這樣你纔會不斷爲你的目標而奮鬥,而不會出現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標的情況;

3.每個人的OKRs在全公司都是公開透明的。比如每個人的介紹頁裡面就放着他們的OKRs的記錄,包括內容和評分。

長城君:這家公司的管理理念聽起來很特別,你怎樣招到合適的人才?

吳甘沙: 我們希望以我們在業界和學術界的資源,能招到最優秀的員工。我們會將每個員工當做我們的合夥人,爲他們賦能,最大化釋放他們的想象力,一起爲世界交付讓億萬人受益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要招這樣的人,去最大空間去發揮,我們需要從改變HR的理念開始,我跟HR的面試者交流的時候,首先談的是他們對《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重新定義團隊:谷歌如何工作》這兩本書的理解。

長城君:你有哪些與工作沒什麼關係的興趣愛好?

吳甘沙:我的兩大愛好:踢球和看書。我每年精讀20本左右的書,泛讀的數目就達到100本左右。湛廬文化的《三位一體》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爲這本書撰寫了中文版的導語,這本書講述了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和安德魯·格魯夫如何締造了英特爾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馬隆對我們說,“如果你們還像過去40年那樣,勇於涉險,不怕犯錯,世界還將是你們的,如果你們變得謹小慎微,你們將失敗。”我被英特爾的創業精神鼓舞了,決心聽從使命的召喚,破除艱難險阻,做出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