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會殺死大模型APP嗎?
乘着AI東風,市值上呈現你追我趕之勢的微軟和蘋果,在關於AI的下一步發展上,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思。
近期,微軟官宣,將於2024年7月10日起正式停止其Copilot GPTs服務,距離後者正式發佈僅間隔了3個月。根據官方解釋,未來GPT的重點,微軟將會從個人消費者市場轉向商業和企業場景。
在微軟放棄跟一衆大模型APP爭搶C端市場之際,蘋果則藉助自定義的AI(Apple Intelligence)智能系統,依託iPhone、iPad、Mac等終端硬件,有了強勢殺入文心一言、通義、豆包、Kimi、騰訊元寶等一衆大模型APP後花園的野心。
儘管蘋果AI還是期貨產品,要等到今年秋季後才能上手體驗(中國用戶可能要等到明年),但並不妨礙資本市場的追捧。WWDC2024主題演講結束兩天來,蘋果股價先跌後漲,截至6月14日,其總市值已站上32852億美元高位,成功超越微軟的32820億美元,奪回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寶座。
重新贏得資本市場擁抱的一大因素,離不開蘋果在生成式AI方面“人有我亦有”的追趕姿態。
當下一衆大模型APP常見的功能,如自動生成郵件回覆內容、語音轉文字並生成摘要,文生圖等,蘋果統統給安排了個遍。
用戶跟大模型APP之間基於自然語言的多輪對話,現在也可以在蘋果Siri上得以體驗。融入AI升級後的Siri,不僅具備理解上下文的新能力,還支持用戶像使用ChatGPT等大模型APP般,通過輸入文字的方式互動,而不再僅限於語音互動。
Siri所代表的AI助手賽道,正發展成爲大模型應用落地的熱門場景之一。“它確實能夠讓手機的操作系統佔領很多用戶的時間,因爲可以滿足很多多樣化的需求,就相當於把很多價值從APP里拉到手機上。”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點評道。
新的衝突便在所難免。一個可以跨APP給出答覆的Siri,無疑將在使用便利性上擊敗大多數大模型APP,從而在客觀上搶走後者的部分用戶。畢竟,蘋果藉助硬件產品已經在全球聚攏了超過20億的用戶,而大模型APP中用戶規模最大的ChatGPT,日活躍量還遠不到1億,國內豆包、文心一言等頭部APP,日活躍量更是徘徊在百萬級別。
藉助終端硬件載體的渠道優勢,從而搶走乃至殺死第三方軟件風頭的事蹟,在手機領域早已多次上演。
智能手機剛剛崛起之時,受限於各家廠商在操作系統層面尚未完成深度定製,一批第三方應用市場由此誕生並發展壯大。到2014年,排在市場前五位的應用商店分別爲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應用寶、91助手以及豌豆莢,之後纔是小米、華爲等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
但好景不長,隨着各個手機廠商陸續完成基於安卓系統的深度定製UI,疊加手機出貨量的增長,第三方應用市場的裝機量隨即暴跌。到2016年,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便在市場份額上完成了對前者的反超。
同樣被視爲操作系統級的AI對話助手,會再上演一次手機廠商後來居上的故事嗎?
A
“產品體驗上的趨同,給了iPhone等手機廠商爭搶用戶的機會。”手機廠商前高管徐立說道。
表現在落地場景,在技術難有大的突破之下,國內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互聯網大廠,都致力於努力尋找自己的PMF(產品市場契合度),以完成商業化的閉環,但卻都尚未有所收穫。
強大如Meta,即便手握全球最強開源模型Llama系列,在最新發布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其創始人扎克伯格也不得不坦陳:“即使將我們的許多現有資源轉移到AI上,在我們從這些新產品中獲得大量收入之前,我們仍然需要擴大我們的投資範圍……這將是一個持續多年的投資週期。”
自帶一系列高頻應用的終端手機,天然便具備AI大模型落地的諸多場景,一如蘋果智能系統對外展現的那樣,蘋果要做的不是費盡心思爲用戶憑空創造一個大模型APP,而只是把當前的生成式AI融入現有iPhone的各類應用之中。
iPhone的AI應用策略,與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相比重構新的場景,在朱嘯虎看來,大模型反而更加利好每個行業中的現有玩家,“已經擁有使用場景的玩家,通過ChatGPT等大模型很容易就能爲自己的產品加上人工智能的功能,如眼下的智能客服。”
根據Canalys統計數據,到2028年,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4%。智能手機(以及PC)的端側AI將爲設備廠商帶來至少三種盈利模式:AI即功能、AI即服務和AI即界面。“對蘋果來說,加入AI大軍並不僅僅是爲了追趕行業潮流,由此帶來提高營收的機會潛力不容小覷。”Canalys分析師指出。
技術難以拉開差距之外,國內大模型初創公司的產品負責人李振給出了另一個蘋果後發也可能先至的原因,即大模型APP目前尚未構建起產品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
儘管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國內大模型玩家推出了數十款AI產品,但表現最好的頭部大模型APP日活躍量也僅在百萬級別,對比超10億的現有移動互聯網用戶,這意味着AI產品的滲透率還不到1%。
爲了儘可能提高用戶滲透率,搶佔規模效應,互聯網大廠和部分明星創企正掀起一場新的AI產品投流之戰,覆蓋渠道從B站、小紅書、抖音等,一路擴展到了小衆垂類的小宇宙等播客平臺。
路子更野的部分大模型產品,甚至連彈窗推送都沒放過。近期,字母榜(ID:wujicaijing)觀察到,Kimi如新聞資訊一般,向部分用戶主動推送問題,如“你知道IKEA嗎?”
規模效應不顯的狀況,並非僅限於國內大模型競爭之中。在今年的谷歌I/O大會上,被問到如何看待“OpenAI的截和式發佈”時,谷歌CEO皮查伊說道:“當我們正處於AI的拐點上時,我看到的是機會,所以如果把這個時間線拉長,那麼某一天發生的某一件事就都無關緊要了。”
李振進一步解釋道,在產品規模效應缺失之下,各家大模型產品的功能上新,究竟是晚了一個月還是半年,並不足以拉開競爭差距。
這也能部分解釋爲什麼當蘋果在AI功能上新上姍姍來遲後,仍能撬動資本市場的青睞,並一度超越微軟,重回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畢竟,藉助iPhone、iPad和Mac的全球保有量,蘋果AI產品一經上市,便有望坐擁數億用戶規模。
B
趕在蘋果更新AI功能之前,早已有不少人看到了以硬件作爲大模型載體,從而完成AI產品規模擴張的機會。
OpenAI聯合創始人、特斯拉自動駕駛前負責人安德烈·卡爾帕西便曾將對話式AI產品描述爲一種新的操作系統,因爲它們能夠檢索文件、編寫代碼和運行程序,還能理解音頻、圖像和人類指令。
開發硬件,就是爲上述新操作系統尋找合適外殼的過程。
早在去年9月份,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就被爆出計劃聯手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尼·艾維,討論開發一種新的AI硬件設備的消息,甚至有意拉軟銀孫正義入夥,希望從後者手中融資超10億美元,用以打造“人工智能的iPhone”。
當時的OpenAI,儘管已經憑藉GPT-4大模型產品的發佈,估值飆漲至800億-900億美元,成爲繼Space X和字節跳動之後的全球估值第三高創業公司,但仍未探尋到清晰的商業化路徑,且用戶增長也開始陷入平緩狀態,硬件成爲奧特曼幫助OpenAI打開新的商業想象空間,以及用戶增長渠道的一箭雙鵰之舉。
與奧特曼抱有同樣想法的大模型玩家,可能還包括字節。近期,有媒體爆料字節以5000萬美元代價,收購了中國耳機制造商Oladance。此舉被認爲是字節管理層看到了可穿戴設備成爲AIGC服務平臺的潛力。
就連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都感嘆,智能眼鏡會是谷歌新一代多模態AI產品Project Astra的“完美硬件”,可惜谷歌發佈智能眼鏡是在10年前:“不幸的是,我們搞錯了時間。我真希望實際能把握得更好一些。”
奧特曼同樣對AI應用於智能眼鏡表示青睞,在近期對外採訪中提到,自己一直對AR眼鏡或其他設備能夠實時地與世界交流、感知事物變化的前景充滿期待。
在與喬尼·艾維和孫正義的三方合作被曝光之前,奧特曼更是在2020年便出手投資了一家消費級AI硬件初創公司Humane,該公司去年底發佈的首款硬件Ai Pin,被視爲“AI 時代的新iPhone”,其內置了OpenAI的大模型技術。
但“人工智能的iPhone”並不容易打造。離Ai Pin亮相僅僅過去半年時間,今年5月份,發展不利的Humane便被曝出賣身消息。
相比蘋果在WWDC上展示的跨APP調度能力,當前的AI硬件往往只是簡單把大模型與終端設備拼湊在了一起,大部分體驗甚至可以被手機中的某一個大模型APP直接替代掉,“用戶爲什麼還要花等同於一部手機的價錢(Ai Pin發售價699美元),買這些體驗還不如手機的AI硬件呢?”徐立指出。
C
隨着蘋果AI功能即將上線,除了在與大模型APP的競爭中分流後者的用戶外,蘋果還有望藉助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反饋,進一步升級迭代iPhone等設備上的AI產品體驗。
在蘋果對外分享的技術博客中,支撐Apple Intelligence運行的模型架構,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蘋果自研的端側模型、雲端模型和接入OpenAI的GPT-4o等第三方模型。
這也是蘋果首次對外披露自研模型的參數和性能表現。Apple Intelligence的端側語言模型,參數量約爲30億,其在測試設備iPhone 15 Pro上的處理速度,可以達到每秒生成30個token,初始響應延遲約0.6毫秒。
根據蘋果展示的對比測試結果,3B級端側小模型,足以比肩主流7B級模型能力,雲端模型效果更是堪比GPT-4 Turbo級別,僅比OpenAI最先進的量產模型GPT-4o差一些。這也是蘋果選擇將GPT-4o作爲Siri能力補充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蘋果CEO蒂姆·庫克看來,一個好的AI產品,“它必須理解你,並紮根於你的個人背景,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人際關係、你的交流等等。它超越了人工智能。它是個人智能。”
但在實現上述目標的路徑上,蘋果AI眼下仍面臨規模效應側的兩大挑戰。
表現在適配的終端硬件上,受限於內存和芯片,蘋果AI只能跑在iPhone 15 Pro/15 Pro Max,以及配備了M1及以上芯片的Mac上。這意味着在蘋果現有超22億的設備保有量中,僅有一小部分才能體驗到今年秋季到來的AI新功能。
更糟糕的是,蘋果AI將分階段陸續推送,秋季只有英文版本上線,這意味着作爲iPhone全球主力市場的中國地區,可能要等到明年纔有望體驗到蘋果的AI功能。
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表示,蘋果正在努力尋找將“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國市場的方法,“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這肯定是我們想要做的。”
早在今年3月份,庫克訪華之際,就有消息傳出蘋果有望跟百度達成合作,將後者的文心大模型引入iPhone 16等蘋果設備之中。截至目前,雙方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傳出。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稱讚Apple Intelligence套件對使用者很實用之外,便直言不諱表示,其沒法全球同時上市、整合ChatGPT之關鍵賣點能否在中國市場使用等,也在加劇投資人的擔憂情緒。
2024年第一季度,iPhone在華銷量逆勢下跌,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時隔兩年首次回暖之際,蘋果出貨量同比下降25%,跌至1000萬部,也成爲國內TOP5廠商中降幅最大的一家。
相比從一衆大模型APP手中爭搶用戶,庫克更在意的,可能是AI加持後的iPhone,能否引發一波新的換機潮。
參考資料:
《蘋果接入GPT-4o,但中國用戶可能用不上》新皮層NewNewThing
《蘋果智能背後模型公佈:3B模型優於Gemma-7B,服務器模型媲美GPT-3.5-Turbo》機器之心
《OpenAI掌門人最新專訪:GPT-4o讓我愛不釋手 下代大模型可能不叫GPT-5》
《萬字記錄谷歌I/O全球專訪:劈柴說“我有一個十年的路線圖”》科技行者
《對話 MiniMax 閆俊傑:現在的 AI 應用不會成爲 Super App,但這不重要》極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