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對醫藥企業的影響
醫藥集採,是指多個醫療機構通過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組織,以招投標的形式購進所需藥品的採購方式。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目的是爲了保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從源頭上治理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規範醫療機構藥品購銷工作,減輕社會醫藥費用負擔。
以前藥品採購是由每個醫院自由做主,這導致整個醫藥體系存在諸多問題,醫藥企業銷售費用高,醫院成本和藥品價格居高不下,看病貴成了社會熱點問題。從前各省份建立省級採購平臺進行管理,但省級的集採只能解決採購管理合規的問題,並不能真正降低藥品價格,對於藥品的成本的降低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和省級藥品採購的數量、品類有關。
而由國家牽頭組織多個省份帶量集採,可以明確採購數量,讓企業針對採購目標進行報價,除減少中間環節成本外,藥企還可以以量換價的方式解決這類問題,從長遠角度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醫藥集採對於醫藥企業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
1
短期方面
集採對於醫藥企業的業績具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否中標,從藥企短期內營業收入和利潤方面都有很強的殺傷力,短期內都會看低。並且隨着集採範圍的不斷擴大,將涉及整個行業內的藥企,行業內波及面廣,幾乎“無一倖免”。
2
長期方面
首先,參與集採過評的藥企需具備一定的資質,符合國家藥品生產質量規範,否則將暫停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促使藥企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其次,參與集採中標的藥企在市場上獲得了絕對的龍頭地位,以降低藥品價格換取擴大市場,減少中間銷售環節,降低銷售費用,增加市場份額,從長期銷售活動中減弱對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影響,更加有助於樹立藥企在醫藥行業細分領域的標杆地位。
再次,集採將倒逼醫藥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大創新力度,使大量資本涌入生物製藥創新領域,持續增加科研創新投入,完善藥企核心優勢,此領域對於集採的影響相對較小,企業擁有是否參與集採的主動權,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較強,這對於藥企和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後,受醫藥集採影響最早也是最大的是我國已經成熟的仿製藥企業,早期成型於化工企業,依靠取得的已經過保護期的專利配方進行生產,生產成本低售價高,中間環節多,由於其發展時間較長自身較爲成熟,市場競爭激烈,但仿製性造成市場稀缺程度低,產品更新迭代週期長,不能緊跟國際先進水平,藥企無創新能力,核心原料供給不足等原因,導致在醫藥集採過程中缺乏話語權與定價權,失去競爭力,從而嚴重壓縮了利潤空間。長期發展此類藥企發展動能減弱,逐漸減少市場份額。但另一方面也會倒逼藥企轉型,提升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當今國際形勢嚴峻,從前兩年的美國打壓華爲,近期的俄烏戰爭,再到中概股問責,相比芯片卡脖子更爲嚴重和緊迫的是醫藥領域,在醫藥領域中國至少落後美國20年。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曾經公開表示,“如果我感染了新冠,我更希望在中國治療”,中國無疑是此次全球抗擊疫情最成功的國家,但這能說明我國的醫療水平是世界頂級麼?這隻能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國家,抗疫的背後是國家層面的巨大付出,我們不能被抗疫的成功衝昏了頭腦,而忽略了我們在創新藥領域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因爲醫藥的背後是國人的生命健康。
創新藥的數量和質量代表一個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也是國家經濟的增長點,目前我國已成爲世界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第二大非處方藥市場及第三大醫藥市場,但我國的新藥研發與歐美國家相比相對薄弱。2020年,美國CDER總共批准53個新藥,歐盟EMA共批准42個新藥,中國NMPA共批准48個新藥上市,其中中國創新藥20個(比2019年增加6個),進口新藥28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許多指標上我國創新藥物研發仍處於明顯劣勢,無論從研發投入資金、技術、人才、產出等方面都處於追趕階段。
目前醫藥集採已經完成第六批,根據國務院發佈的醫保“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和省級集採醫藥品種將達500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集採品種達5類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通過省級集中採購平臺採購藥品金額比例達90%,採購高值醫用耗材金額比例達80%。醫藥行業分支衆多:仿製藥、創新藥、醫藥查篩、醫療器械、醫療耗材、醫療服務、醫療美容等,未來也行會更有更多領域納入醫藥集採。
醫藥集採是中國民族醫藥復興最偉大的政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創新,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擺脫高精尖醫藥進口,我們的醫藥企業才能真正的崛起,未來五年,我們國家的創新藥必會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利於國惠於民。
作者:富鑫,北大縱橫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