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端午節變成「來自韓國」後 「拔河」申遺成功陸氣炸

▲「拔河」被韓國搶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繼端午節與中秋節過後,又有一項傳統文化被南韓「申遺」成功。南韓《韓聯社》報導,該國已將「拔河」成功申請進入聯合國世界人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人憂心踢毽子、太極拳、圍棋會不會被「搶走」,學者則表示,中國對傳統體育的保護起步太晚

報導指出,「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是由南韓以及柬埔寨菲律賓越南東亞4國共同聯合申請的,因此意義更爲重大,「4國的拔河雖然都是兩組人分別面對面站在兩邊然後往自己的方向繩子民俗遊戲,但是由於各國的氣候環境的不同,各具特殊性獨立性創造性。」

不過,報導也指出,南韓的拔河規則與一般拔河不同,繩索是用稻草捻成,有主幹分支,根據參加人數決定繩的粗細長短。南韓拔河協會說,韓式拔河起源於當地婦女織布時,把漂白和擰布的動作逐漸編爲拔河遊戲。另有南韓媒體稱,南韓最早關於拔河的紀錄出現在15世紀,現在共有3種類型拔河被列爲韓國文化財產

對於拔河文化「變成韓國的」,中國學界則提出質疑,表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拔河就在中國民間廣爲流行,唐朝(西元618年-907年)也有文獻紀錄曾存在超過1000人蔘加的大型拔河競賽。因而此次申遺成功,讓大陸人都氣炸了,直指「你們這種小國就別這樣刷存在感了!」

深圳大學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陳小蓉曾表示,中國對傳統體育項目的「非遺」保護起步很晚,很多領域仍是空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龔立羣也對媒體表示,太極拳可能遭到周邊國家如南韓、日本印度等「搶報」申遺。不過中國網友雖然感到氣憤,卻因爲申請資料過於複雜,遲遲也沒有對其他文化遺產提出申請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