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預測大模型2025年熱度或將降溫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近日,Cloudera公佈2025年五大科技趨勢預測,其中包括,一是生成式AI熱度減退,企業將採取更務實的AI策略;二是智能體(AI Agent)將在商業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三是企業面臨着AI生成數據激增的挑戰,亟須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四是單純的混合雲架構已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企業需要強大的數據管理和多雲策略來訪問、存儲和分析數據,從而獲取數據的最大價值,充分發揮AI潛力;五是私有大語言模型(LLM)將逐漸取代公有大語言模型,成爲企業優選。

在其中,生成式AI、大模型、智能體等備受業界關注。Cloudera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劉隸放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生成式AI的核心價值在於規模化的知識獲取和洞察生成,數據質量是確保AI模型成功運行的關鍵。因此,擁有龐大、可信數據的企業將在這一趨勢中更具競爭優勢,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獲得可操作的洞察。對於缺乏足夠的數據儲備的企業而言,將專注於制定與企業整體目標一致的技術投資計劃。

對於智能體,劉隸放則表示:“我們將見證電信網絡變得更加智能,AI能夠預測風暴等影響服務的情況,從而主動採取措施,將潛在的服務中斷降至最低,同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全面提升客戶體驗。”

大模型退潮

自2022年年末ChatGPT引發全球關注以來,生成式AI、大模型的熱度至今不減。

麥肯錫的數據顯示,65%的企業已通過生成式AI實現了人力資源成本的有效控制,並在供應鏈管理中提升了收入。例如,金融服務機構作爲生成式AI的早期用戶,正逐步從基於規則的欺詐檢測系統向基於模型的系統轉型,推動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爲,部分企業由於數據儲備不足難以從生成式AI中獲得顯著效益,不過,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大模型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其價值。

“企業未來將在生成式AI應用上分化爲兩大陣營。一類是已成功應用生成式AI的企業,通過成熟應用實現了顯著成效。另一類企業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儲備,暫時難以從生成式AI中獲得相同效益。”劉隸放對此解釋稱,“開始做最簡單的生成式AI問答是比較容易的,自己拿個工具訓練就可以做,特別是企業內部做一些培訓,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可控。企業一旦對外服務客戶,比如訓練的時候,當生成式AI產生模糊性結果的時候,可能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所以企業應先把馬步紮實。”

與此同時,麥肯錫研究顯示,目前僅有不到一半(47%)的企業在積極定製和開發其專屬模型。Cloudera預計,到2025年,企業將加快定製AI解決方案的步伐,包括AI聊天機器人、虛擬助手和專屬代理應用等,以滿足特定行業或業務的需求。

“這個不代表企業自己要開發大語言模型,而是企業去選擇。企業選擇大語言模型的時候,都可以拿現在最流行的公有云的算法去訓練,但訓練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合規的問題。對於注重隱私的企業,傾向於在自己管理的IT域裡面劃一塊做這個事情。”劉隸放表示,越來越多企業將採用企業級LLM,這將對GPU的高性能支持提出更高要求,以比傳統CPU更快的速度運行,同時確保數據管理系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此外,企業還將增加對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的應用,將通用LLM轉化爲行業或組織專屬的數據倉庫,從而爲現場支持、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等領域的終端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持。

智能體潮起

在2024年,智能體已開始被各大科技公司重視起來。

張孝榮對記者表示:“智能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夠自主執行任務、做出決策並與人類進行交互。它們可以根據預設的目標和規則,在複雜的環境中自主尋找解決方案,並通過學習和優化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AI智能體可能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如智能家居中的控制中樞、企業中的自動化辦公助手、遊戲中的智能角色等。這些AI智能體有可能爲用戶提供便捷、高效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Cloudera認爲,雖然目前,AI仍無法複製人類做出的所有決策,但明年Agentic AI將改變這一現狀。生成式AI智能體是中國企業持續探索創新行業應用場景並實現投資變現的一種方式。Agentic AI將推動創新浪潮,改變實時問題解決和決策過程。AI智能體高效優化任務,迅速應對挑戰,並實時靈活調整。這將促使企業構建事件驅動型架構,支持AI能夠及時響應現實事件,從而徹底改變電信和物流等行業。

“Agentic AI運行復雜模擬的能力,將幫助企業更快地規劃、測試和優化,提供實時且可實踐的深刻洞察。”劉隸放預測,在2025年,智能體將會出現一些成熟的實踐應用。

“現在大家都看到,從數據平臺到數據使用,到最後AI訓練,就是一個生態圈。在生態圈裡有硬件、有軟件、有方法,我們現在看到這兩年基本每年都有一兩個成熟的最佳實踐的出現,然後別人借鑑,通過碰撞去產生更多的算法利用。所以我相信這個算法形成之後,對生成式AI決策性、時限性有更大的促進之後,會有更多的產業跟它銜接起來。”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