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廠商再分化  速騰聚創“以價換量”毛利轉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3月27日晚,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2498.HK)公佈了其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1.22%。

不過,速騰聚創的公司擁有人應占淨虧損卻增加超過一倍,來到43.37億元。

對於其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閱財報發現,該筆鉅額虧損主要源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爲-35億元,2022年同期僅爲-15億元,主要爲公司估值上升。

實際上,2024年速騰聚創上市後,所有優先股已經自動轉換爲普通股,並因此由負債重新分類爲權益。

財報顯示,速騰聚創去年毛利率轉正,錄得毛利爲9364萬元;經營虧損實際爲9.4億元,去年同期爲6.16億元。

受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速騰聚創雖然虧損,但營收仍保持增長,賬上資金仍較爲充足。截至去年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8.26億元。

其中,營收增長的原因來自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爆發。

該公司營收增長最大的動力則來源於公司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簡稱ADAS)應用領域的產品銷售增加,特別是公司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

智能駕駛的普及和升級,使得其產業鏈普遍受益,車載激光雷達愈發得到主機廠的重視。

這也爲激光雷達企業提供了與主機廠直接合作的機會。不同廠商依據自身實力選擇服務策略,逐步向Tier 1供應商靠攏,爲主機廠提供整套感知解決方案。2023年,速騰聚創戰略性主攻ADAS激光雷達,銷售收入增長至7.7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4.6%。

值得注意的是,速騰聚創去年“以價換量”擴大銷售規模。

用於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銷售量增長至2023年的24.3萬臺,2022年這一數字爲3.69萬臺。ADAS激光雷達單價則由2022年的4300元下降至3200元。

截至2023年底,速騰聚創已經取得22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63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併爲12名客戶24款車型實現SOP,與全球270多家汽車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究其原因,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價格戰”背景下,波及到產業鏈各參與方,以價換量在激光雷達行業的不可避免。

激光雷達廠商中,禾賽、速騰聚創、圖達通處於國內第一梯隊。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禾賽科技激光雷達搭載量以37.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自2020年以來,禾賽科技營收雖實現了連續增長,但這四年間公司毛利率分別爲57.5%、53%、39.2%、35.2%,呈現出一路下滑的態勢。

根據年報,禾賽科技去年全年交付激光雷達22.21萬臺,ADAS激光雷達總交付量爲19.49萬臺,兩項數據均略低於速騰聚創的銷售數據。

相比於禾賽科技犧牲毛利率,速騰聚創的毛利率改善出乎市場預料。

財報顯示,速騰聚創用於ADAS激光雷達2022年毛利率爲-101.1%,2023年則大幅升至-5.9%。這背後的原因既有去年芯片價格大幅下降,也有公司大幅擴產激光雷達,規模效應顯現。

此舉也促使公司綜合毛利率成功轉正,報告期內爲8.4%。

如何平衡研發與業績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高技術、高資本投入產業。

激光雷達廠商中,在研發方面,速騰聚創投入了大量資源,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報表。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支出達到6.35億元,同比增加107.59%。速騰聚創還在去年增聘了專有芯片開發的研發人員,其中約22%用於芯片的研發投入,其中約30%用於AI的研發投入,包括算法、算力和數據儲存。

速騰聚創於2017年控股蘇州希景微機電科技,2022年入股VCSEL芯片供應商縱慧芯光,激光雷達核心芯片技術商業化進程穩步推進。

去年以來,速騰聚創調整了經營策略,戰略上專注抓住ADAS市場機會。原本強項的機器人業務有所下滑,同比減少22%。另外,2022年12月起暫停生產RS-LiDAR-16(用於其他機器人及其他應用的產品)。不過,停產也促進了機器人相關激光雷達毛利率上升了3個百分點。

海通國際研報顯示,速騰聚創定點車型2024年將批量上市,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另外,速騰聚創現有產能充足,合資智造企業立騰創新投產在即,整體產能儲備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公司將在2025年實現單季盈虧平衡。

今年1-2月,激光雷達市場繼續保持增長,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速騰聚創以7.4萬的裝機量、55.3%的市場份額成功逆襲;華爲技術以2.2萬裝機量、16.5%的市佔率排在第二位;圖達通和禾賽科技分列三四位,激光雷達的激烈競爭還將進一步延續。

截至發稿,速騰聚創報收39港元,跌2.5%,市值爲175.87億港元。其競爭對手禾賽科技(HSAI.O)市值爲6.07億美元,約合47.4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