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心肺復甦的臨牀護理培訓現狀與進展

心肺復甦是針對各種原因造成患者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時,由搶救人員通過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的方法來搶救生命的一項急救技術。針對現代社會環境中,急救心肺復甦的主要發生場景是在院外,相關研究指出通過開展規範化院前急救技能培訓,將更加有助於提高醫療保障人員的急救技能水平,使其具備現場急救的能力。爲了進一步提高人民羣衆對急救心肺復甦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應當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來不斷提高全民的掌握水平;也有研究指出在普及過程中還要注重被培訓者的學習積極性,並重視多種方式結合,以較小的投入達到預期的培訓和鞏固效果。此外在針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中還可以通過進一步注重場景反應、增加團隊協作復甦、胸腹聯合急救心肺復甦等內容,全面促進專業護理人員地瞭解心肺復甦的新動態和新技術,熟練掌握心肺復甦新理論和新知識,不斷提升基本急救技術和應急處置能力。爲了進一步探討急救心肺復甦的臨牀護理培訓現狀與進展以及爲臨牀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本文特開展此次綜述。

在我國,對於急救心肺復甦技能的重視程度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其中《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政策文件中就專門提出:“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由此可見,開展全民培訓是急救心肺復甦護理培訓的內容之一。而我國民衆的急救知識普及率尚不足 1%,意外傷害和嚴重創傷的教育預防工作依然形勢嚴峻,爲此有研究專門對西安周邊山區小學生心肺復甦知識普及培訓情況調查分析報告中指出,該地區小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接受過心肺復甦知識培訓總體偏低,作者對5年級小學生開展了相應的培訓,結果發現二次培訓後小學生的心肺復甦操作完成率由21.9%顯著升高至80.4%,作者建議將心肺復甦等急救知識學習列爲小學生的基礎課程,制定統一的專業教材,強化師資培訓力量,藉此提高我國院前急救成功率。爲了讓公衆參與急救,並通過有效的手段普及急救知識,

有研究對非醫學專業本科生開展了理論+視頻+實時反饋裝置的多模態心肺復甦培訓,獲得了較爲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研究指出地區培訓發展不均衡、培訓基地基金不足、缺乏合格的急救心肺復甦培訓導師等問題都限制了公衆獲得培訓的機會,因此作者在針對高校人羣心肺復甦培訓中着重開展了單純胸外按壓課程並獲得了滿意的結果。有研究還將培訓對象擴大到煤礦工人,並在傳統以PPT教學+視頻講解的基礎上,開展了現場情景教學及模擬人演練模式,結果發現接受後者培訓的煤礦工人不僅在心肺復甦理論知識考覈中得分顯著升高,而且的心肺復甦質量評價(包括按壓與通氣)得分、對搶救前的安全意識、個人防護措施以及記錄搶救時間能力等多項培訓目標得分上也獲得了顯著的提高。上述文獻報告的結果都表明,通過開展社會各領域、各職業間的急救心肺復甦護理培訓,有助於提高公衆人羣對該項急救技術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了急救的效果。

2急救心肺復甦護理培訓在醫學院校中的應用效果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專業技能人才的機構,但醫學生仍缺乏臨牀實踐經驗,對急救心肺復甦的重視程度和掌握程度並不理想。有研究針對醫科大學新生心肺復甦術瞭解現狀展開調查,結果發現大學新生雖然對社會性重大災難事件急救知識的學習較爲重視,而忽視了個體性公共衛生事件急救知識的學習,因此導致對急救心肺復甦知識的匱乏,因此作者建議將學校教育途徑作爲推動急救心肺復甦等急救知識的普及工作的主體,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和較高的認可度,符合我國高質量大步邁入“急救新時代”的要求。

針對我國大多采用情景模擬教學的方法對醫學生進行急救心肺復甦培訓的現狀,有研究提出應用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感覺的虛擬現實技術,結果發現與情景模擬培訓的醫學生相比,不僅操作考覈總分、實際操作的重點項目總分和非重點項目總分均顯著升高,而且在按壓深度、按壓頻率、按壓後胸廓回彈、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和按壓與吹氣比得分項目上的得分也顯著升高,因此作者認爲虛擬現實技術作爲一種新的教學培訓手段,能提高被培訓者的學習興趣,促進被培訓者掌握高質量的急救心肺復甦能力,爲醫學教育培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有研究將培訓對象的學歷水平提高到醫學研究生,並在心肺復甦培訓中引入翻轉課堂,實現教學培訓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結果發現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獲得復甦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還提高了分析和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爲培養醫學研究生的臨牀實踐能力提供了新的模式。

醫療機構作爲治病救人的重要機構,醫護人員包括實習生能夠掌握急救心肺復甦技術是提高醫療機構急救能力的重要保障。有研究在對PICU實習護生兒童心肺復甦技能培訓中引入了“構思-設計-實施-運作”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和實例操作相結合,由傳統的帶教老師爲主導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帶教老師利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採用自制兒童心肺復甦-數字密碼法加深護生知識點記憶,提高護生計劃評估、溝通交流以及教學合作的能力,因此不僅大幅提高了培訓後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而且還顯著提高實習生計劃評估、溝通交流、教學與合作的得分。

有研究對ICU實習護生進行心肺復甦培訓時,引入了情景模擬聯合“環境安全,輕拍重喚,沒有意識,呼吸循環,十秒評估,兩乳中點,心臟按壓,速度幅度,胸廓回彈,打開氣道,刻不容緩,三十比二,往復循環,五個循環,角色交換,接上心電,開放靜脈,腎上腺素,藥物首選,室速室顫,馬上充電,二百焦耳,準備放電,大家離開,我要除顫,除顫完畢,評估再戰”的口訣法,結果發現能夠讓護生快速掌握搶救技能並融入搶救場景,有助於提高護生培訓效果。有研究在對急診科護士心肺復甦培訓中運用同質化管理,結果發現在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同質化培訓,不僅爲患者提供同質護理服務、提高理論、操作水平,而且還能夠提升搶救成功率。有研究在新入職護士心肺復甦培訓中應用ZOLL實時反饋系統,避免了既往培訓過程中只重視如復甦操作是否規範、復甦步驟是否遺漏等方面,而沒有嚴格把控按壓質量、按壓分數和通氣頻率等重要細節,使用心肺復甦實時反饋裝置使培訓人員能更好地獲得實時反饋信息,對考覈結果進行客觀評價,從而使培訓人員能夠更好地掌握高質量心肺復甦。

心臟驟停是門診偶發的意外事件,而門診醫護人員的緊急事件處理能力直接關係到心臟驟停患者預後效果,爲此有研究在對門診護士心肺復甦術培訓中應用了Seminar法結合護士分層次教學培訓,結果發現與常規教學法培訓相比,不僅顯著提高了被培訓者的理論考覈、操作技能、帶教能力、課程效果評分,而且還顯著提高了被培訓者的滿意度。

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社會人羣對急救心肺復甦護理培訓產生了更爲強烈的需求,而藉助互聯網技術更是在臨牀各項培訓中獲得了應用。有研究對護士單人心肺復甦培訓中分別開展了有無"互聯網+"培訓的對比,結果發現接受"互聯網+"培訓的護理人員雖然與未接受"互聯網+"培訓的護理人員在理論成績上未見差異,但前者在操作成績、培訓考覈滿意度、單人心肺按壓質量上均顯著優於後者。有研究在公衆心肺復甦培訓中引入了基於微信羣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發現微信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並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隨時在微信羣裡進行交流,及時得到解答;因此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優於傳統培訓,也縮短了現場培訓時間。有研究比較了傳統線下培訓模式培訓院外心肺復甦和採用信息化平臺視頻教學結合線下理論培訓的方式進行院外心肺復甦培訓教學的效果,結果發現基於信息化培訓平臺的視頻教學方式在新入職護士心肺復甦培訓中,能夠提高護士的培訓成績,激發護士的學習興趣,提升心肺復甦培訓效果質量。有研究在利用智能反饋裝置對心肺復甦培訓近期和遠期效果的研究中證實,有反饋裝置的心肺復甦培訓可以提高操作者按壓位置、深度、頻率和有效通氣的質量,同時利於操作者對心肺復甦培訓技能的長期記憶和保持。

隨着臨牀對急救心肺復甦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升高,使得臨牀在培訓方式和方法上也不斷涌現新的方法。如有研究在心肺復甦培訓中引入基於團隊定位分工模式的情景模擬培訓;有研究在針對公衆心肺復甦培訓中實施了初級創傷救治模式;有研究指出我國急救人員電話指導的心肺復甦的知曉率尚不滿意,需要進一步培訓以提高急救人員通過電話對院外心臟驟停判定指標、電話指導的心肺復甦內容以及旁觀者心肺復甦質量監測的認識。本研究由此認爲,急救心肺復甦培訓工作是提高全民心肺復甦能力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應當積極進行推廣,有助於提高培訓的效果以及提高被培訓者的心肺復甦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而且本研究堅信,隨着臨牀培訓理念和方法的不斷進步和更新,必將會有更多的護理培訓方法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