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放水燈 三不政策同歡

每年雞籠中元重頭戲「放水燈遶境祈福」,因疫情改成車隊遶境,許多市民在馬路旁圍觀,一同歡慶。(陳彩玲攝)

雞籠中元祭慶典1日上午舉行發表儀式道士團誦經開壇,吸引大批民衆齊聚基隆主普壇共同祈福。今年輪值主普的白、童姓爐主及各宗親會爲各姓祈安求福,晚間舉行「放水燈遊行」,這項傳統「放水燈」盛事,透過燈籠引導,將水燈推入水中漂向大海,接引水中孤魂野鬼接受普渡,祈求國泰民安

道長李戊己率道士李銘峻李琮揮等5人,昨上午一同誦經祈福,祭壇設有紙糊製成的大士爺、同歸所、翰林院等,讓神鬼都有歇息、讓人民祭祀的地方,最後更請求信使天地衆神說明,2日上午10時要祭拜中元大帝,請中元大帝降臨基隆,保佑市民。

李戊己指出,自己在法會中常有所感應,若有鬼怪來作弄人,就會產生煞氣,但中元祭能百年不墜就是教導民衆抱持「虔誠的心」面對,不用怕有鬼

晚上進入每年雞籠中元祭重頭戲「放水燈遶境祈福」,但今年因疫情影響,有別以往,文化局推出三不措施,即不邀請表演隊伍參與、不設觀賞臺與觀衆席、不實施市區封街管制,改成以車隊遶境祈福,以主普的白、童姓宗親會及市府花車代表,市民一同歡慶到深夜。

聯姓會再前往八斗子望海巷舉行「放水燈」儀式,由道長誦經祭儀後,燒化紙錢燃炮,在各姓氏燈籠的引導下,點燃水燈頭,將水燈推入水中漂向大海,爲水上的無主孤魂照路,引導至陸地接受普渡。人們相信,只要水燈頭漂得越遠,代表接收到普渡訊息的好兄弟愈多,該姓氏的運道也會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