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冷氣病」 夏日必學3招

儘管今年看起來還沒有飆上37、38度高溫,但不少民衆已經整天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爲「冷氣病」所苦。

●3招擊退冷氣病

不論哪種體質,進出或久待冷氣房內都要懂得保養,增強體內調控機制,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着室內溫度,愈降愈低。

1.分段穿梭室內外,減緩頭痛

帶着一身酷熱進冷氣房,腦血管快速收縮,極易引起頭痛,更嚴重的「甚至引發心臟病或腦中風,」臺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一般健檢科主任林雨亭指出。

他建議進入冷氣房可採分段式:踏入冷氣房先待3~5分鐘,旋即走出室外陰涼處再待幾分鐘,之後再步入室內,反覆2~3次,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就可留在冷氣房工作。待在室外時,不妨扭扭腰、伸展身體。

這種分段進出冷氣房的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糖尿病,最好避免猛然進出冷氣房。

出現頭痛症狀時不妨按摩耳朵四周,調整腦部血液循環,減緩頭痛。

2.控制溫差和溼度

控制室內溫、溼度也很重要,尤其當小孩有過敏體質,很會流汗,怕熱,一踏入室內經常闖到電扇或冷氣口前吹風,結果立刻打噴嚏、流鼻水。

年紀稍大後,流汗情形會稍微好轉,該擔心的是關節問題。特別是中年之後,身體代謝率漸緩,血液循環較差,關節對溫度、溼度的變化很敏感,不利於久坐冷氣室的上班族。

從醫學觀點,室內外溫差最好維持在3~5度,「室內溼度控制在60左右,溫度在攝氏25~26度間,最適合人體,」同時受中西醫學訓練的程惠政提醒。

當室內溼氣過重,易誘發過敏性症狀,這時最好能以除溼機輔助。因爲冷氣除非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且持續運轉中,才具除溼效果。當關掉冷氣,溫度一上升,溼度也跟着提高(相對溼度)。

3.多喝溫水

經常在冷氣房工作,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過幹,甚而引發支氣管炎,需要多補充水分,但究竟喝冷水或熱水才適當?

答案是,喝常溫水(如礦泉水)或溫水(攝氏35~40度)。

太熱的水恐傷食道,曾經胃出血的人更要避免。冷水過於冰涼,會刺激腸胃內壁,血管收縮,使得腸胃血流量降低,減少消化酵素的分泌,影響消化能力,相對地,營養吸收力也轉慢。久而久之,容易引發腸胃疾病。【全文未完,請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