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外面的緊急事故~~前有女大生,現有卜先生
又一次,醫院外的意外事件,目擊者的反應不是打119,而是直衝急診室大喊:趕快救人!不來,就叫做『見死不救』。冷靜一點來思考,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棄已經在急救的病人於不顧,這豈不是『棄死不救』!
對電影來說,演員看到意外事件的發生,找來幫忙,救護人員做該做的事情,這讓目擊者成爲英雄而成爲鎂光燈的焦點!
現實的臺灣環境呢?急診室充斥者爆滿的病患,前兩天的新聞還報導急診室一些滯留六小時就「感覺」痊癒的病人不是嗎?這些在急診室留下來的病人,難道醫護人員不是一個個照顧、測量生命徵象、監控病情與用藥後反應的嗎? 臺灣面臨醫療崩壞、諸多皆空,這早已經是進行式的事實,每天只能靠着這些留守在臨牀的傻瓜醫護人員犧牲自己的健康,來維護病人的健康。
護師節剛過不到頭七,大衆和媒體卻早就忘了護理人員因爲護病比大喊1:7的訴求,過高的護病比已經害了很多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健康受威脅了,再來急診動粗的暴力,現在更加上用『見死不救』扣在急診醫護人員身上的言語暴力!
2011年11月24日《蘋果日報》以「醫院旁嬤昏倒 急診護士救人慢吞吞,束手旁觀未施救 女大生po網斥不專業 」,本人在2011/12/09在臺中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的急診相關研討會中,就詢問過同爲急診醫學醫師的石崇良處長,『到底醫院外的到院前救護,多遠的距離叫做:醫院的責任範圍?』他就說會給社會一個交代,也會給急診醫護人員一個放心!
至今,沒有消息!!
再一次,2013年5月23日《蘋果日報》再以「急診室見死不救 老人門口被輾倒 護士竟說沒擔架」,是急診室醫護人員仍然冷血?還是急診室24小時不關燈就得提供7-11式的點餐?電子媒體TVBS記者更以現場跑步時間、訪問民間救難單位的意見作爲對這事件、這新聞的註解。
這些時間,就是不見專業的真相被報導出來!
急診室的醫護人員,自然是到院前救護的相關人員,如果臺灣發生像921般的地震、火車或高鐵的脫軌等,造成大量傷病患的事故,在現場最能幫忙的,就是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其他單位的醫護人員得受過訓練,而急診醫護人員幾乎天天在訓練),對於一個單一意外,我們的媒體竟天真的認爲: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就應該『馬上』衝出去,來滿足大家的電影感覺。
我們先說說,救護車一來,有哪些幫忙好了。
首先,到達現場的『評估現場是否安全』、『穿戴護具以避免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再來將擔架牀上準備好長背版、頭部固定器、頸圈、護木、彈性繃帶、攜帶式氧氣、攜帶式抽吸器、AED(體外去顫器)、外傷處理包等,在現場才能對病患進行評估與處置,這些裝備,都是在救護車上,車子開到現場,拿下來就可以使用的!就算離急診室再近,光是在忙碌的急診室中抽調人力、準備器材、搬運器材到達現場,這些時間都超過當時跑到急診的女大生和『卜』先生的想像,以現今臺灣的急診,在急診上班能有時間喝水、上廁所都叫幸福,能有多少人可以衝到所謂的『門口的意外狀況呢?』
棄手上的病人於不顧,是不是又被叫作沒醫德、冷血呢?
到達了所謂的現場,發現自己手無寸鐵,幫不上忙時,在現場枯等是不是會被叫做「醫護無能」?
想衝回來那器械,那是不是又是個臨陣落跑的帽子扣在身上,跳到黃河洗不清?
是不是每個急診室都有準備這些在「院內」不常用的東西,每家醫院自有自己的想法,但目睹意外發生就要急診室醫護人員「衝」出急診的社會觀感,這到底對病人有幫忙嗎?
媒體單看網路照片,看圖說故事就擅自下了標題、定了急診見死不救的罪,卻不願從結構面看這件事情:『發生意外能救人的人其實是發現病人的人』、『第一時間該呼救,打119』這件事情來爲下一個意外發生作良好的教育,我只能夠說,下一個發生意外的人,還是個可憐人!!
在急診將近16年的時間,我深深感受到護理人員受的工作上的壓力(過高護病比)、與社會上不良的期待(以爲護理工作是做雜事),急診護理人員來來去去,能撐到受各種訓練(高級心臟救命術、急診外傷訓練課程、高級兒童救命術、高級新生兒救命術、毒物訓練、大量傷病患演練、毒化災演練、N1-N2進階課程、每6年上滿150學分要求….等)很難!!
當某些媒體就這麼冷血、見『護』死不救!這樣的報導,對於下一個發生意外的民衆的幫助在哪裡?對我們社會上所該知道的『好一點』的作法的認知又在哪裡?
●作者蘇柏熙,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醫勞盟/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