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中我們的30部臺灣漫畫】插畫家A ee mi:將經驗揉合進作品,有點混雜,有點生猛

A ee mi|畢業於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MICA)插畫應用碩士,現居臺北,是一位活躍於IG社羣的插畫家及圖文作家。風格迷幻復古、色調鮮豔,筆下的角色有喵喵和藍狗,藉由他們的對話探討愛、生命與存在的意義。 圖/A ee mi提供

在研究所畢業從美國回臺後,爲了尋找自己的文化、創作與自我的連結,並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裡,我開始關注臺灣獨立漫畫。臺北的荒花書店與Mangasick是引領我進入臺漫——更廣地說是對漫畫——認知與想像的重要場域。

2018年我在荒花看了漫畫家日安焦慮的個展,帶給我很深的衝擊與啓發,他腦洞大開的故事劇情搭配展場內神還原的漫畫場景,讓我萌生了「我也想畫漫畫!」的澎湃心情,後來陸續認識了好帆、藍尼等臺灣漫畫創作者,發現大家的作品都各具魅力,都有着自己想說的事。

臺漫相比日漫或美漫或許還不那麼成熟,但環境足以讓創作者們去創造自我,不被形式所侷限。雖然也有些辛苦的地方,但的確讓我產生了可以自在地去創作的安心感。總覺得只要發自內心地去畫,與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所連結,就能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臺漫吧。

去年春天時去紐約漫畫及卡通博物館藝術節參展,我和另一位創作者低級失誤(SAITEMISS)各自帶了自己的作品,在現場發現我們與其他國外參展者的作品非常不同,很神奇地在那個場域裡感受到了臺灣插畫與漫畫的多元性。我和低級失誤分別受到美式與日系漫畫、卡通動畫的影響,在各自的經驗中將那些元素揉合進自己的作品裡,這彷彿呼應了臺灣文化就有如處在不同文化交雜的十字路口上,有點混雜,有點有趣,有點生猛。

A ee mi的私推臺漫

圖/紙本分格zbfghk、miuk、劉倩帆提供

01 《禮物》/羅荷着,個人出版

這本漫畫有着非常細膩的鉛筆筆觸,溫柔的畫風,詩性的敘事。漫畫講述着一位患有耳疾的少女藉着助聽器認知世界的故事,故事雖然非線性,卻異常迷人。少女藉由助聽器所聽見的世界彷彿都被放大了,時而躁動逼人,肘擊着少女纖細的內心,聲音也象徵着少女內心世界與外界的摩擦。很喜歡漫畫的分鏡與擬聲詞的呈現,少女雖聽不太見,但她的世界並不是安靜的,就如紙本漫畫雖然無聲,卻彷彿聽見了聲音。

02 〈傲慢與偏見〉/miuk着,網路發表

miuk的圖文漫畫有種神奇的魔力,有時候看一遍會覺得有點不懂,看第二遍的時候就⋯⋯覺得看不懂也無所謂卻很喜歡,那不如就再看第三遍好了!看似質樸的畫風,分鏡的力道其實非常強烈,簡單的筆觸乘載着奇趣的哲思,直白的對話內卻隱藏着巨大的智慧,是非常具有當代精神的漫畫。作品藉由兔子與畫畫精靈的對話來講述創作者內心的焦慮,共感與能量很強大。miuk的作品總是令人會心一笑,或有突如其來的療愈感。

〈傲慢與偏見〉藉由兔子與畫畫精靈的對話來講述創作者內心的焦慮。 圖/miuk提供

03 〈野狗〉/劉倩帆(好帆)着,個人出版

好帆是臺灣漫畫家裡非常懂得描繪愛情的一位,角色間的情感流動非常細膩且抽象,親吻、纏綿、十指交扣等等的動作在好帆筆下都浪漫了起來。其作品常常沒有文字或對話,單就分鏡就能展現很完整的故事劇情,也如詩一般,讓讀者多了一分自己的想像及解讀。很喜歡他在寫實的佈景中安排了超現實、增添神秘感的氛圍與劇情,譬如從樹叢裡出現了一面巨大的鏡子,或是水窪裡出現的星星。特別推薦收錄在個人出版漫畫《海邊的森林》裡的短漫〈野狗〉。

收錄在《海邊的森林》裡的短漫〈野狗〉,描繪離羣索居的女孩最後與野狗們相伴,成爲了一隻野狗的故事。 圖/劉倩帆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