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之間的罪與罰
◎雲飛揚
在11月的電影檔期裡,陶昕然主演的《夾縫之間》是一部令觀衆有些意外的現實主義力作,它以粗糲的生活細節揭開了留守兒童和女性生存的雙重困境。
命運變速
身兼出品人、製片人和監製的陶昕然,其成名角色是在《甄嬛傳》飾演的安陵容,而她對這一現實主義故事的關注緣自她聽老教師母親講述的一個發生在其老家湖南的故事。影片故事的女主角李青草是衆多留守兒童中的“這一個”,她在年少時遭遇過侮辱和傷害,而如今作爲單親母親又在爲女兒的入學事宜而四處奔波。
《夾縫之間》以雙線敘事對比了五個留守兒童的過去和現在,他們是那麼普通又那麼無力,在那個“殺人之夜”後,他們的人生告別了純真調皮,一生揹負着秘密躲藏,那一夜的陰影讓他們沉默而早熟。影片用自然主義風格的鏡頭,掃描着五個人的生活細節,提出了諸多的社會議題,本片的價值或許是給觀衆提供反思的空間,而這就需要拉片式的覆盤。
電影第一個鏡頭便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畫面,大型挖土機的車輪正在摧毀荒廢的小學,這裡在未來將被改造成商業項目。而就在這個拆遷現場,在宿舍和食堂的夾縫之間,一具十幾年前的屍骸被發現了。現任縣刑警隊長的韓巖回到了母校,打撈和偵查出部分真相;而鏡頭一轉,在深圳,單親媽媽李青草積極地爲女兒李文甜尋找着入學的可能性,最終卻是四處碰壁,在9月1日開學前,她選擇帶着女兒回到老家。
但《夾縫之間》的電影邏輯重點,既不是當年在隱秘的角落裡的“殺人回憶”,也不是如今刑警隊長的“白夜追兇”,而是無從“涉過憤怒的海”般的面對現實的無助與無奈,是普通人的迷惘。影片的故事真相其實很簡單,編劇、導演郭大路以倒敘的方式儘可能地遮蔽着真相,保持敘述張力,並藉此聚焦五個老同學的人生命運;而他們的記憶都會回到案發的那一天,他們人生命運的車輪變速的那一夜。
夾縫求存
影片中,韓巖的故事線是警察偵破屍骸案,李青草的故事線是爲女兒入學奔走,最終他們相遇了,電影也向觀衆揭示出真相。過去是殘酷的,現實是無奈的,時間的車輪從來不會管岩石和野草的感受。
2003年9月12日,教師節之後的星期五,是電影錨定的“犯罪之夜”。五個小學生(李青草、韓巖和三名其他男同學)參加了電視臺舉辦的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節目,分別講述了父母到廣東或浙江打工而自己成爲留守兒童的現狀。經過漫長顛簸暴土揚塵的路,他們回到學校,李青草和韓巖走夜路回家,其他三個男生留宿在學校。
這四個男生都有些喜歡李青草,是那種青春期的懵懂之愛。韓巖是最爲默默守望的那一個,最起碼他自己是那麼想象。但在那一晚,當他和她走入隧道之時,李青草被三個騎摩托車的流氓侮辱和傷害了,而他甚至都沒有表達反抗的意志,就怯懦地逃跑了。即便韓巖後來成爲刑警,抓住了那三個罪犯,那一晚的“餘罪”也沒有得到懲罰。
而當受傷的李青草返回學校尋求幫助時,更大的“意外”卻發生了。當她向留守在學校的廚師訴苦,廚師卻乘機繼續加害於她,倉促之間她摸到刀,殺死了他。留在學校的另外三個男生,在食堂與宿舍的夾縫之間玩耍時目睹了一切,他們在震驚之後幫助李青草將屍體掩埋了。在當時李青草和三位少年的認知裡,是沒有“正當防衛”的法條的。而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們都進入了人生和性情的“夾縫之間”,三位少年在經歷了波折的成長後分別成了農民、校車司機和毒販。
多年之後,韓巖找到了他們,達成“攻守同盟”的他們依然沒有告訴韓警官真相。那個曾經最仗義的男生陳闖,當年出主意掩埋廚師的屍體,如今已成爲毒販,主動承擔了“當年的殺人行爲”。最終,陳闖因爲販毒罪被宣判了死刑,而在法庭,李青草忍不住高呼“陳闖”,那是千言萬語無限滋味融於一體的吶喊。電影在片尾以字幕卡的形式交代了,關於那一夜,他們本無罪,如果早點兒知道,也許他們可以不去承擔那些本不屬於他們的“罪與罰”。
亡羊補牢
李青草掙扎着生存,抽菸、喝酒、打麻將,女兒跟她姓,並且被刻意打扮成假小子的模樣。她一心要送女兒進入深圳的重點校,希望良好的教學環境能給女兒更安全的保障。爲此,她被騙去5萬塊錢,還試圖嫁給當地有戶籍的老教師。最終,入學的事情還是未能如願,她只好帶着女兒回到了她心目中算不上美好的家鄉。
李青草的名字其實也頗具寓意,既有“青青河畔草”的浪漫(她相親對象的解讀),又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但她告別過去的辦法,也只能是逃離。在掩埋的空間、留白的時間裡,她死守着那個秘密,無法掙脫心理陰影,難以癒合自身的傷。她如同野草般自由:自由地生長和自由地受傷。
韓巖則擔負着巨大的心理罪。他單身一人,在堅持不懈地努力破案中試圖“贖罪”。在追捕毒販過程中受傷的韓巖,在醫院裡偶遇李青草,那是兩個失聯的時空試圖鏈接,兩個曾經的熟人在尋常的問候中情感洶涌。韓巖接連不斷地向這對母女提問,因爲“那一夜”之後,她和他就再沒有說過一句話;多年以後的重逢,等待韓巖的依然是李青草的沉默,只有不諳世事的小女兒在回答着那些輕巧的問題。這種絕不諒解的情感表達似乎更接近現實,影片主創人員對人物情感的處理十分恰當。韓巖一直試圖梳理出那一晚他不在場的過程,卻總是在四位老同學虛虛實實的陳述中迷失,於是也陷入某種夾縫之中不能自拔。
被殺的廚師本是個邋遢的中年男人,日常就靠藏匿糧油換取錢財,對未滿十四歲的李青草也是見色起意,而這份歹意與膽大妄爲中自然也包含了“留守兒童好欺負”的認知。隨後的意外殺人事件,則徹底改變了當年幾位留守兒童的一生,因爲他們既缺乏父母的呵護,也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和法治觀念。這或許是彼時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不盡如人意的真實側記。也正因如此,對自己的人生都呈放逐心態的李青草,對女兒的教育無比上心,她堅持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要給她健康安全的童年,希望女兒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夾縫之間》的編劇、導演郭大路,從技術上尚不夠圓熟,卻可貴地建立起有效的藝術表達。本片信息量很大,片中多次出現學生讀《亡羊補牢》課文的聲音,如警鐘長鳴。受限於電影的體量,五位少男少女的成長之路還有太多未被言盡。這個故事其實非常適合改編成十集左右的懸疑電視短劇,在過去和現在的時空對照下,帶領觀衆去發現和思索“留守兒童”這個結構性社會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