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帶骨牛肉 最快年後抵臺

加拿大將比照美國牛肉進口標準,開放30月齡以下的帶骨牛肉進口。圖爲美國牛肉。(資料照片 許正宏攝)

今經濟部宣佈開放加拿大帶骨牛肉進口,即便加拿大與美國同屬狂牛症疫區,但負責安全把關的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加拿大從第1次申請至今6年,該署已3次赴當地考覈、2次風險評估,未來在邊境也將比照美牛逐箱查覈,嚴格執行「三管五卡」,加拿大帶骨牛的安全問題可「掛保證」。

加拿大將比照美國牛肉進口標準,開放30月齡以下的帶骨牛肉,而頭骨、眼、腦、脊髓、絞肉及內臟等產品則禁止進口。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加拿大去骨牛肉已在民國96年6月開放,該年9月加國第1次申請全牛進口,但依照現行法規無法進口全牛,這6年間,農委會及衛福部經過3次實地查覈、2次風險評估,在102年中旬評估審查通過,並着手進行雙邊諮商會議。

加拿大3年前曾發生狂牛病,且仍是世界動物組織(OIE)列入的狂牛病風險區;姜郁美強調,加國牛風險同美國牛肉,農委會及食藥署已對該國飼養、屠宰及肉品加工過程查覈,提到專家諮議會討論,評估安全無虞,才同意開放帶骨牛肉進口。

姜郁美說,開放加國帶骨牛肉對國內農業影響不大,以往臺灣94%的牛肉須仰賴國外進口,加拿大去骨牛肉市佔率僅0.3%,進口牛肉以澳洲、美國、紐西蘭爲主,另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馬佔少數,加國是上述各國中最後一個開放帶骨牛肉的國家,往後還有荷蘭、日本、法國、義大利、瑞典都在排隊申請中。

至於禁止進口以外的部位,民國99年已公告的牛骨、牛舌、睾丸、橫膈膜(俗稱肝連)、牛鞭、牛尾、牛筋,以及預計公告的牛耳、牛脣、背板筋、腹隔膜等11品項,都在年後與帶骨牛肉同時開放加牛報驗通關;食藥署預估,第一批加國帶骨牛肉最快到2月底,也就是年後抵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