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原標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法規制度。綠色發展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研究。在健全法治保障方面,應在已有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基礎上,統籌推動有關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進行污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因地制宜採取環境規制手段,強化執法監督,加大違法行爲查處和問責力度。在增強財稅扶持力度方面,完善環境保護稅、資源稅、水資源稅等“多稅共治”的綠色稅收體系,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優化財政補貼政策,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綠色產業,促進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產品;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保障對綠色創新項目的投資和補貼,重點支持關鍵項目的自主創新研究、應用示範和產業化發展等。在完善綠色標準體系方面,健全方法科學、實施有效、更新及時的標準制定修訂工作機制,構建體現特色、指標先進、系統完整的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和資源循環利用標準;加快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建設,培育一批專業綠色認證機構。

二是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經濟已經成爲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要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能源綠色化轉型。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水電、氫能等綠色能源加快發展,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能源清潔化、高效化發展,積極探索傳統煤炭能源的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打造可持續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企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裝備製造、新材料、醫藥生物、節能環保等產業;利用數字技術,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推進產品綠色設計,建設綠色製造體系。

三是加強綠色技術研發應用。綠色技術創新把技術創新與生態系統融合起來,能夠爲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重要動力。要增強綠色技術供給能力,聚焦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污染治理、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等關鍵領域,圍繞綠色低碳產業鏈與創新鏈中的關鍵技術,統籌佈局前瞻性重點專項技術攻關方向,加快推動形成一批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要壯大綠色創新主體,加大政策引導與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綠色技術領軍企業、綠色低碳科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綠色技術創新企業、高等院校等主體與中介機構、金融資本等聯合,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有效整合技術創新要素資源,構建“政產學研金介”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綠色技術研發。要加快綠色技術轉化應用,加強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綠色技術推廣機制建設,實現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相關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落地應用。發佈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加快推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四是注重發揮綠色金融支持作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必須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下一步,要繼續完善綠色金融統計監測和考覈評價體系,推動金融機構綠色轉型。要對標國際先進做法,推動研究制定碳覈算和綠色金融信息披露的標準。金融機構要加強產品服務創新,積極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項目,特別是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製造、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探索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持續豐富綠色保險產品,爲綠色技術創新提供風險保障;可將碳績效指標作爲授信決策和產品定價的重要基礎,科學評估高碳資產估值變化和風險敞口,做好前瞻性風險應對。加快培育綠色交易所,健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交易機制,推動經營主體以市場化交易形成的資源環境要素價格爲指引,主動進行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需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爲導向的科學考覈評價體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各級政府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樹立綠色政績觀,強化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切實把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作者張風帆 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