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原標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工業化都有着不同的內涵特徵與道路模式。中國的新型工業化既遵循了世界工業化進程的共性規律,又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歷史和現實均表明,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於新型工業化的全過程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方面要把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產業體系完整性,保持工業規模與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相匹配,以有效滿足14億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人的現代化需要,並將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引領新型工業化未來發展、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製造強國建設的主導方向。另一方面,以觀念更新爲先導,利用多渠道、多手段進行多層次宣傳與培訓,加強現代工業文化建設,讓更廣泛的地域、行業、人羣接受先進工業文明洗禮;加大高等教育資源的投入,強化人力資源和專業人才供給與新型工業化需求銜接匹配,推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一體化的平臺體系建設與資源共享,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

新型工業化不同於淺層次、數量型、粗放型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其重要特徵是先進技術深度應用和內涵式、質量效益型與創新引領型的發展模式。因此,要順應工業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趨勢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與科技重大專項“卡脖子”技術攻關上,建立“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的“揭榜掛帥”機制,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與先進製造、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聚集地融合發展的大生態系統。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因此,要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現代化水平,加快培育鏈主企業、關鍵節點控制企業,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堅持自立自強與高水平對外開放中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搶抓歷史機遇,把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質”——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融合化作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和動力引擎,以及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的“利器”。因此,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紮實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製造業與服務業”有效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雲製造、數字孿生等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集羣、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羣,把智能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夯實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把綠色製造夯實成爲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提升點。

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因此,可聯動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戰略,以新型工業化推動新時代“四化”同步發展,激發乘數效應、協同效應,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以新基建爲抓手,依靠信息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技術手段,破除產業之間、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融合發展的制度藩籬;以城市羣、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帶動縣城、鄉村發展;以人民爲中心,促進收入增長與生活質量提升,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駱玲,系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新型工業化與製造強省研究智庫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