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資產脫離實體經濟、遊離金融監管,市場交易存潛在風險,關注美歐監管演進
摘要: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國需要重點關注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和潛在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共同發佈了《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24)》。藍皮書指出,加密資產市場發展是數字經濟體系的重要方面,逐步成長爲另類市場。加密資產市場在帶來創新效應的同時,也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風險,需要尋求創新與防範風險的權衡之道。
加密資產(Crypto Asset)是近年興起的一個新概念,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內涵和外延,並且與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和虛擬資產(Virtual Asset)等新概念存在不少重合之處,在一些場合甚至出現了混用情況。
加密資產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主要包括以下5類,分別是加密資產託管錢包和託管機構、加密資產交易所、加密資產的銀行和基金、加密資產的信息中介和安全審計機構。這些專業化機構很大比例活動是在區塊鏈以外開展的。
中國社科院研究機構發佈的這部藍皮書,將加密資產界定爲“無資產支持的數字資產+穩定幣”。藍皮書指出,加密資產的突出特徵是脫離實體經濟活動,遊離在金融監管之外,主要應用場景是交易和投機。同時,加密資產市場因高槓杆、流動性和期限轉化、相互關聯、不受限的風險承擔、監管缺位甚至存在欺詐,易造成系統性風險。而且,加密資產市場的風險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渠道、價值層面的傳導渠道和信心傳導渠道向主流金融市場傳導。
藍皮書表示,我國加密數字資產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目前對加密數字資產的使用和交易進行嚴格限制。但是,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我國需要重點關注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和潛在風險,並關注國際社會對其監管的動態演進。藍皮書介紹了美國與歐盟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活動。
美國用戶在使用加密資產和交易平臺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會遭遇欺詐、盜竊、不公平和濫用行爲,也存在隱私和數據泄露問題。對此類問題的監管,主要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負責。這兩個監管機構不僅針對中心化平臺採取監管行動,也重視以去中心化名義進行的活動。
歐盟於2020年9月推出《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法案涉及的加密資產分爲三類,分別是資產相關型Token、e-money Token和除這兩者之外的Token(包括功能型Token),前兩者都定義爲穩定幣。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重點提到對Token發行和運營方式的監管。要求Token發行方通過白皮書和網站等方式公開披露信息給投資者,內容包括髮行方的基本信息、項目的相關信息、向公衆發行或平臺交易的相關信息、與加密資產有關的權利和義務、底層技術以及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