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技合作 應對共同挑戰
1999年,中國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用13年完成了承擔的測序任務。現在,對一個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只要一小時左右。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用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的例子,表達對科技日新月異的驚歎。
白春禮認爲,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各學科領域深度交叉融合,呈現出多點、羣發性突破的態勢。比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衆多領域都孕育着重大變革,“科技創新正成爲影響和改變未來世界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白春禮說。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預測,未來10年,8項關鍵技術會從量變到質變,深刻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它們分別是自動駕駛、機器翻譯、生物計算、深度學習框架、數字城市運營、知識管理、人工智能芯片和個人智能助手。
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人工智能技術。中科院院士張鈸認爲,要滿足更多應用場景的需求,未來必須發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即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擴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其中,關鍵在於做好基礎理論研究。
與會專家表示,突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在內的科學難題,離不開全球科學家的合作。
論壇上還發布了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科學家們呼籲,世界各國應攜手合作,以廣泛的科技合作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我們需要彼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更好的科學,和更具包容性的科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助理總幹事貝杜埃勒在視頻致辭中說。
“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邁越大。”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希望全球科技界增進互信,築牢合作基礎,致力於建立無障礙、無歧視的科學共同體。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當前,國際科技界在促進科學發展、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正在向着互鑑共進、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本屆論壇以“信任・合作・發展”爲主題,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等國際組織協辦。論壇還同步舉辦了世界數字經濟、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技術服務與交易等5個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