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氣氛不和諧 失智症恐成推手

健康醫療網/廖詠琦報導

家中老人一直問同樣問題,常常記憶力不佳,或是不承認自己說過的話,導致和家人子女的種種誤會產生臺灣智症協會理事長湯麗玉表示,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的症兆,作爲家人的應該要協助就醫,付出多一點愛心、耐心。

家庭氣氛不和諧 失智症恐成推手(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86歲的張迺忠爺爺是一位退休牧師,在六年前罹患了失智症,但是他並未放棄自己,在家人及妻子的鼓勵與陪伴下,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現在還是一位包餃子高手速度並不會輸給年輕人

其實失智症並不等於失能症,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指出,據統計,臺灣失智症總人口數民國100年底估算已超過19萬人,一般認爲「失能」代表肢體障礙,而其實輕中度的失智症患者肢體功能都還相當健全,只是在記憶力、判斷力定向感等認知功能有明顯障礙,家人應該多鼓勵長者參與活動,才能延緩其退化。

北市中山國中校長張勳誠說,失智是人人機會罹患,家家有可能遭遇的一種疾病,呼籲社會大衆懂得關懷失智長者,家中若有長輩常常出現和子女溝通上的摩擦、彼此認知有誤解,做晚輩的就要儘早給予協助,而非斥責、沒耐心,老人家可能是真的生病了,產生認知上的障礙,若早期發現、治療,都可以讓失智長者與人和平共處,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