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引發英國暴動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英國最近爆發大規模反移民暴動,凸顯當今許多未經查證的假訊息,正透過社羣媒體快速擴散,引發現實世界的嚴重暴力與傷害。

精句選粹■It is a pattern that keeps repeating despite years of calls by governments and civil society groups fo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rein in inflammatory, hateful posts, as well as pledges by companies themselves to do more.

這場反移民暴動的緣由是:7月29日,當時一場以泰勒絲(Taylor Swift)爲主題的舞蹈活動,發生一起持刀襲擊事件,有三名孩童喪生、另外八名兒童和兩名成人受傷。

當天晚間,警方聲稱已逮捕了一名來自附近村莊的17歲少年,並澄清這起襲擊與恐怖主義活動無關。

儘管如此,社羣媒體卻立即出現假訊息,聲稱嫌犯是海外移民,還有訊息表示是穆斯林。

這些未經查證的消息很快在社羣媒體蔓延,它們除了大幅煽動反移民情緒,還間接推動極右翼示威活動的發生。

社羣媒體 假訊息橫行

極端主義研究者指出,反移民的極端右派分子,利用社羣媒體廣泛散佈不實消息,以訛傳訛,蓄意升高種族仇恨。警方也公開指責,這些不實消息是引爆近期暴力事件的黑暗勢力,有心人士透過網路串聯謀劃暴動,企圖挑戰公權力。

在這場英國13年來最大的街頭暴動事件中,暴徒與防暴警察進行對峙,並向清真寺投擲磚塊、縱火燒車、與高喊反伊斯蘭口號等。這些怵目驚心的畫面不斷在全球各地播放,對於7月5日纔剛上臺的工黨政府,無疑是重大挑戰。

從政前曾長期擔任檢察官的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公開譴責這些「極右翼暴力行爲」,並誓言這些施暴者與在網上煽動此一行動的人,都將被繩之以法與定罪。

然而英國這起大規模暴動,並非是網路假訊息引發政治動機暴力的唯一例證。事實上,從羅興亞人大屠殺到2021年1月初的美國國會襲擊,虛假和誤導性資訊一向都是政治動盪和暴力事件的核心因素。

儘管各國政府和公民社會團體多年來呼籲社羣媒體平臺,應該加強對煽動性和仇恨言論的管理,且企業本身也承諾做出改進,不過該模式持續重演,除了透露出這些平臺在內容管理上的消極態度,此外該產業將企業利潤擺在用戶心理健康之上,都讓該問題無法有效解決。

針對於此,歐盟在最新推出的《數位服務法》中,正尋求追究社羣媒體公司對散播虛假資訊的責任。英國也有可能在今年啓動《網路安全法》,要求社羣媒體平臺移除非法內容。

歐美亟力立法 打假訊息

至於美國在平臺監管方面,目前則大幅落後歐洲,專家認爲,除了美國國會運作不力,此外法律和憲法上的差異,使得美國社羣媒體平臺擁有更大的自由來管理自己的網路。儘管如此,認知到網路假訊息可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了《青少年網路安全法》,其目的就是在對抗與社羣媒體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