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布袋五營竟是「砲彈形」 興建起源衆說紛紜
布袋鎮考試裡保安宮所設的「北營」,以紅磚和水泥砌成砲彈形狀。(張毓翎攝)
布袋鎮菜舖裡可見外型類似砲彈的五營。(張毓翎攝)
布袋鎮菜舖裡聖天宮所設的「南營」,也是砲彈形。(林小姐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布袋鎮考試裡保安宮所設的五營,除「中營」爲一般常見的廟宇形,其餘皆爲砲彈形。(張毓翎攝)
傳統民間信仰中,大廟的主祀神明都會設置「五營」神將在村內四周,守護百姓安全。一般五營常見的形狀是廟宇形,不過在嘉義縣布袋鎮,有些地方的五營卻是砲彈形,至於爲何有如此形狀?不僅路過的外地遊客覺得好奇,這個問題也考倒不少當地耆老,有人猜是爲了防颱,還有人推測是爲防二次大戰的砲彈攻擊。
來自南投的林小姐日前到布袋高跟鞋教堂遊玩,行經考試裡、菜舖裡時,沿途可見一些供奉神明的建物,有着尖拱的上半部、下半部則爲圓柱狀,外型類似砲彈。林小姐說,遠觀以爲是土地公廟,但近瞧發現上頭寫「北營」、「南營」等字樣,才驚呼原來是五營,離開前還特別拍照留念,回去分享給親友。
對於這些五營的起源,不少居民都說沒印象;現年64歲的菜舖里長莊啓佑與考試里長陳泰和也說不清楚;68歲菜舖里民蔡國隆回憶,這些五營最早以稻草搭建,後來好像在民國40年才改建爲砲彈形;嘉義縣政府民政處宗教禮俗科長林長連則說,他們只有合法登記寺廟的資料,而一般五營大多沒有相關紀載,因此無法回答此問題。
熟悉各地廟宇文化及歷史的交趾陶藝大師謝東哲表示,布袋在鄰近菜舖裡、考試裡的後壁寮和內田也有出現這種所謂「砲彈形」的五營,以前他到寺廟做工程時,會順道把鄰近的廟一起做完,因此推測,這些應該是同一位匠師所設計建造的。
謝東哲說,座落在莊頭四周及中心的五營,功能像是城牆,阻擋惡鬼進入村莊,有些村子隨人口擴張,若廟境也跟着變大,五營位置就得移動;他猜想,當初匠師可能爲了省錢,以砲彈形狀興建五營,不僅比較不怕風雨,且未來也能方便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