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可能使用1技術再進化 專家:將使「它」成爲準航母

賴嶽謙預測,殲-35(圖)未來可能會使用垂直起降技術,讓兩棲攻擊艦也能搭載其作戰。(圖 / 新華社)

大陸央視在23日海軍節時,以數位模擬方式播出疑似最新的殲-35匿蹤戰機,在福建艦起降的畫面。國際專家賴嶽謙預測,由於殲-35的重量與耗油量會相當大,會使用大功率引擎與向量噴嘴技術,未來還可能推出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改進型號,讓大陸海軍的兩棲攻擊艦,也成爲可搭載戰機的「準航母」。

賴嶽謙21日在中天《全球大視野》指出,與美軍F-35相比,殲-35的速度較快、載彈量更高,重量也會更重,再加上作戰半徑大,因此需要配備功率很強的引擎。同時,航空母艦甲板的長度有限,若是要讓又快又重的殲-35能順利起降,勢必得配備電磁彈射系統。

賴嶽謙研判,殲-35的引擎可能使用了向量噴嘴技術,他並指出,一旦掌握了該項技術,殲-35未來就會推出使用垂直起降系統的改進型號,屆時不只航母,大陸的兩棲攻擊艦也將可以允許戰機起降,成爲「準航母」。

兩棲攻擊艦是一種在進行兩棲作戰時,提供海上與空中支援的軍艦,由於甲板長度不夠長,因此無法像航母提供一般定翼機作起降。但垂直起降戰機可進行「短場起降」,不需要太長的甲板,因此,兩棲攻擊艦可搭載其作戰。目前,美軍的美利堅級、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都有搭載使用垂直起降系統的F-35B作爲艦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