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未量入爲出 改革淪空談

臺灣首位醫師總統賴清德將在520上任,曾允諾勞健保財務永續,將建立政策溝通平臺,廣納民意,期跨越政黨鴻溝,尋求社會最大公約數。圖爲民衆前往健保署 。(羅永銘攝)

《健保法》第62條修正案預計在6月進行最後1次協商,若無共識,將表決通過。藍白聯手下,保障點值已箭在弦上。消基會認爲,點值保障將造成健保財務惡化,民衆、企業經營者負擔加重,當企業負擔增加,將反映在成本,到頭來還是民衆埋單。醫改會指出,健保不改革就會破產,新政府上任後,首要思考的是「保障點值,然後呢?」點值問題不是隻有錢從哪來,更要思考如何避免衝量。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認爲,量入爲出,健保制度才能可長可久。健保不應是有求必應、包山包海,一定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否則再怎麼調高健保一般保費、補充保費費率,到頭來都不足以支應,甚至影響點值。

吳榮達說,保障點值勢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造成健保財務惡化,屆時恐調高健保費率,但調高費率有極限,且增加民衆及企業經營者負擔。當企業經營者負擔增加,更會反映於成本上,到頭來還是民衆的荷包埋單,若健保沒辦法量入爲出,所有改革將淪爲空談。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健保已到了不改革就會破產的地步,新政府上任後,首要思考的是保障點值之後,接着要如何?在論量計酬之下,醫療服務做得愈多,收入就愈多,醫界不知其他院所會不會衝量,就只能預防性衝量,保護自己,造成點值更加稀釋,由於缺乏節約誘因,財務的風險由健保署承擔。

保障點值需有配套,近期學界提出多種建議,包括推動前瞻性支付方式、比照德國總額支出目標制等。林雅惠說,論人、論質計酬的支付方式,是「給你一筆預算,把病人照顧好,剩下的錢都歸你」,能促使醫界提升品質,但對醫界來說財務風險較大、難以預估。

至於德國的目標值,則是超出的服務量就打35折,若沒用滿預算,則撥補2成作爲獎勵,仍有隱形的支出上限。林雅惠認爲,新政府有必要將點值保障議題提升至更高層次,並對各種管控配套提出藍圖,纔有助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