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健保、商保 如何共譜健康保障協奏曲
病人被沉重自費壓力輾壓已非新聞,病友團體不斷爲癌友爭取及時適切的治療,提升存活率。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自2016年起持續倡議「健保資源合理分配」、「癌症/創新藥品基金」、「商保補位健保」等,三箭齊發,促進癌症治療可近性。
其中,「商保補位健保」在去年因保險理賠爭議引發討論,健保署在官網設置「健保協同商保」專區,內容主要提醒民衆「買對保單」,才能支援健保未給付範圍,並引導民衆前往特定幾間保險公司的保單介紹頁面。該作法引發外界產生圖利廠商的疑問,也讓HOPE深感憂心。
不論「商保補位健保」或「健保協同商保」,HOPE期待由商業保險支應健保未給付範圍,並非全然放任市場機制,更沒有想要推銷保單的意圖,而是希望找到突破現行商業保險機制,納入更多政策精神與協助的新模式。
商業保單 僅70%用於理賠
HOPE於2022年調查,近五成癌友認爲繳費多年的保險理賠不太夠用,也有四成多癌友反應,必須住院才能申請理賠。爲何保險理賠不到位?商業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有行政成本、安全加成的考量,粗估僅40至70%用於理賠,加上民衆可能有「還本」迷思,儲蓄型、投資型商品熱賣度遠高於純保障型保單。只是羊毛長在羊身上,民衆所繳保費若有部分被用於可歸還的本金及利息,理賠額度就更加有限。
純保障商品 如何提高理賠
所以,純保障型商品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及安全加成佔比,提高理賠或降低保費來磁吸民衆購買,是未來政策規畫新型態保險時的首要考量。在OECD國家中,私人商業保險蓬勃發展的國家,常見政府幹預市場,用政策保護消費者,以達到促進公平、可負擔性、獲得醫療服務的公共衛生目標。
健保署於去年年底正式委託國衛院執行「強化醫療保障─探討全民健保協同商保的可行性」論壇,探討如何公私協力強化醫療保障,完善國人健康安全網的可行性方案,結案報告已於日前發表,提出「第二層健保政策險」的可行模式與政策建議,也預計2025年正式發表建言書。
政策型保險 有賴政府出招
臺灣過去曾推動許多政策險,包括火災地震險、汽機車強制險、學生保險等,都是成功案列,雖然仍有待改善之處,但運用共保、維運基金等機制,確實突破僵局,有效大幅降低行政成本,例如擴大汽機車保戶羣(還有不少民衆加購任意險)、大幅降低學生保險流標困境等,這有賴政府端出穩定的政策方針。
健保是照顧民衆健康的基礎,臺灣面臨老年化、少子化雙重挑戰,不管健保費或稅收費基都可能不斷萎縮,健保收支面臨嚴苛考驗。健保總額長年捉襟見肘,許多具成本效益的新治療無法納入給付,這是所有病友最深沉的痛,再加上繳了多年保費的商業保險在關鍵時刻派不上用場,更讓病友們備感心酸。
以「公私協力」推動「第二層健保政策險」,勢在必行,讓民衆及早投資健康,並緩解健保財源不足、商保派不上用場的窘境,期許政府單位起身領導,也期盼施行政策型健康補位險後,健保改革依然前行,才能真正照顧到最需要幫助的民衆,達到健康臺灣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