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器捐延續新腎命 也填健保無底洞

健保醫療費用前十大疾病,慢性腎臟病一直排第一,去年花費大約587億元,再加上一些併發症花費超過700億元,糖尿病以402億元排名第三。洗腎患者從民國69年的2萬多人,到今日約9萬多人,人數直線上升,與糖尿病罹病率增加有關。

慢性腎病、糖尿病 健保負擔大

大部分醫師們並未察覺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病人增加的醫療費用是「無底洞」,在健保總額制度下,其他疾病病人要得到合理的資源分配,相對困難。

目前全臺約有二百五十萬名糖尿病患,避免其出現腎臟病變,如何給予照顧,非常重要。要讓臺灣社會更健康,在糖尿病治療方面,應把醫療資源投注在有效藥品預防腎臟病變,也要務實推動器官捐贈與移植醫學的發展來增加社會生產力與減少醫療費用負擔。

分析民國110年初期慢性腎臟病患約九萬五千多人,其中六十歲以上就有七萬八千多人,可見高齡化臺灣,必須面對很多腎臟失能的現實面。患者接受腎臟移植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0%,洗腎大約僅有50%,而且換腎病人的生活品質跟正常人一樣,但無奈很多洗腎病人等不到大愛器官捐贈機會。

臺灣是亞洲第一個有腦死判定及器官移植立法的國家,民國100年,因臺大醫院不小心讓愛滋病人成爲器官捐贈者,當時的衛福部長邱文達指派我接任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那個時間點、也被時任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指派我接任衛福部臺南醫院院長。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的職位雖是無給職,但我認爲是個人最有價值的醫療志業,我努力創造醫療環境讓臺灣器官衰竭的無助病人有機會得到「重生」的機會。還記得也是醫師的大兒子跟我說,如果兩個工作太累,當董事長比院長重要,「把臺灣器官捐贈做好才最有意義,沒人會記得上上位的院長是誰啦!」

不論是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健保署長,還是從這兩個職位卸任的現在,我依然一直以成爲器官捐贈宣導並推動移植醫學的志工爲終身職志。

推動器捐 由「利他」轉「捨得」

也許民衆都覺得器官捐贈與器官移植離自己很遠,大家不妨試着瞭解臺灣多少民衆有慢性腎病、臺灣腎臟移植等候期最長達多久、如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還有臺灣推動器官捐贈的「捨得」是甚麼意思。藉由這些問題的社會溝通,相信對國內腎臟病防治、器捐推動,有更多的瞭解。大家努力下,期待移植醫學如國外一樣成爲尖端科技的救命顯學。

民國103年,我與同儕們攜手推動符合東方人文化傳統的「捨得」政策,並獲得政府支持,讓大愛器捐者三親等內血親與配偶,日後需要接受大愛器官時,將可取得優先機會,讓大愛器官捐贈由「利他」轉爲「捨得」。這也是全球首見政策,目前已有45位病人因此優先獲得移植機會。

做任何事情就是要有理念、有決心!器官捐贈是一堂寓意深遠的人生課題,不僅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延續,也讓愛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