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去美元化成效不彰 學者建議強力監管

柬埔寨經濟持續高度依存美元,若再不採取更積極的監管手段,恐更難去美元化。(新華社)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與柬埔寨國家銀行日前共同發佈《柬埔寨美元化》調查報告指出,柬埔寨經濟持續高度依存美元,若再不採取更積極的監管手段,恐更難去美元化,以因應經濟波動。

截至2023年6月30日,美元佔柬埔寨廣義貨幣供應(M2)比重達83%。其中,美元佔銀行體系存款比重高達90.4%、貸款比重也有89%。

對此,柬埔寨國家銀行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前根據兩次全國民調資料,深入探討和分析美元化對柬埔寨政策和經濟影響,完成《柬埔寨美元化》調查報告。

擔任報告編輯的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奧田英信指出,柬埔寨經濟美元化並非只是因爲過去宏觀經濟不穩定而造成的,如通貨膨脹飆升;柬埔寨金融業發展也帶動美元的廣泛使用。「柬埔寨金融業發展和美元化如同硬幣的兩面,當金融業不斷髮展時,經濟也跟着進一步美元化。」

他認爲,柬埔寨政府和國家銀行依賴價格機制和鼓勵民衆使用本國貨幣瑞爾,無法有效發揮降低美元化作用,須考慮採取監管手段。畢竟金融業發展和美元化已結合在一起,想將兩者分開,並不容易。未來關於柬埔寨去美元化的討論,應聚焦於如何建立一個優先推廣和使用本國貨幣的金融發展政策。

柬國家銀行行長謝絲蕾指出,雖然柬埔寨經濟高度美元化,但過去20年政情穩定,民衆對本國貨幣漸具信心,柬幣瑞爾使用量顯著增加,目前瑞爾發行量已達14.5萬億,比2000年增長16倍。

她坦言,經濟高度美元化,限制了柬埔寨有效實行貨幣政策,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2020年新冠疫情,本國只能依賴財政政策,而非調整利率和貨幣量,以平抑經濟震盪。

她強調,去美元化是柬埔寨各領域和階層的共同責任,各界應積極推廣和使用瑞爾,提高柬幣的需求和流通量。

柬埔寨國家銀行曾於2016年頒佈命令,要求所有銀行和金融機構最遲於2019年,須確保柬幣貸款比重佔貸款組合至少10%,進一步提高了銀行體系發放的柬幣貸款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