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紅利加鮭魚返鄉 高雄工業用地交易額2年翻3倍

高雄近年受護國神山設廠等建設議題帶動,加上鮭魚返鄉的資金潮,不僅住宅市場價量齊揚,工業用地交易總額和交易面積,分別從2019年的86.5億元、8.3萬坪,大幅拉昇到2021年的194.3億元、25.2萬坪,分別成長達125%和206%,顯見高雄工業用地需求,呈現走強的局面。根據臺灣房屋集團統計,高雄2021年的工業用地,交易筆數226、交易金額194.3億元、交易面積25.2萬坪,分別比2019年的155筆、86.5億元、8..3萬坪,分別成長46%、125%、以及206%,表現相當亮眼。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14日表示,近年高雄工業用地交易大增,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臺商鮭魚返鄉」,2019年持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進入2020年,再受疫情推波助瀾,推促大筆海外資金回臺,爲國內經濟引入活水。她說,2021年疫情趨緩,受全球經濟貿易快速復甦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率更創近11年最高紀錄,民間投資強勁,企業產業量能旺盛,更強化工業用地需求,身爲全臺工業重鎮的高雄,工業用地交易也更顯熱絡。第二個原因是「建設紅利多」,李家妮指出,高雄近年積極發展轉型爲科技城市,擁有包括路竹科學園區、橋頭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亞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等重大開發建設。她說,去年下半年,高雄再受惠臺積電宣佈設廠效應,科技S廊道串連成形,產業上下游供應鏈,陸續羣聚佈局,包括鳳山、大寮、楠梓、仁武、大社、鳥松等區,工業不動產整體交易表現,都向上成長。

臺灣房屋鳳山7+1工商加盟店店長許惠雯表示,搶進工業用地,也可在一些大咖企業身上看到足跡,因此,例如上市公司日月光集團爲擴廠需求,去年7月就大手筆以10.5億元,買進大社區約6283坪工業地;臺塑工業也砸下5.9億元,買進林園區約6952坪工業地,做爲?合出貨中心。除了工業用土地市場需求夯,高雄2021年的廠房、廠辦類物件,成交總金額也達到84.1億元,增幅約17%,許惠雯指出,這3年的廠房交易筆數,雖然下滑大約5%,但,並非買氣下滑,而是產品供給稀缺,想買也不容易買到,只能用「供不應求」來形容。

她說,不只在地企業搶進廠房和廠辦,許多中北部企業,看準高雄發展紅利,也鎖定高雄拓點設廠或擴廠,產業包含電子、食品、鋼鐵業都有,目前像臺積電供應鏈廠商,就有不少已買好廠房先卡位,部份廠商只能往外圍的梓官、路竹等區尋找合適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