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 北京亮出商業航天發展路線圖

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目標

面向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研究不斷加強,形成一批原始創新成果。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圍繞可重複使用火箭,突破發動機變推力、再入返回高精度導航定位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

“南箭北星”空天產業空間佈局進一步深化。建成2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和若干特色產業園,壯大商業航天千億級產業集羣。

北京商業航天發展有了明確的路線圖。《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1月24日發佈。

到2028年,北京商業航天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能級明顯提升:在全國率先實現可重複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此後,爭取再用5年時間,北京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

攻關可重複使用火箭等技術

伴隨着“點火”口令,火箭迅速騰空、下落,並在發動機反推作用下減速,穩穩落至“靶心”。2023年底,雙曲線二號驗證火箭先後2次完成飛行試驗,實現了我國商業航天火箭首次重複飛行。2024年1月19日,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也完成了“蚱蜢跳”試驗。

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是降低發射成本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商業航天關鍵核心技術之一。《方案》中明確,本市將圍繞可重複使用火箭,突破發動機變推力、再入返回高精度導航定位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力爭3年內完成百公里級亞軌道火箭回收飛行驗證,5年內在全國率先實現火箭入軌回收復飛,並探索航班化發射服務模式。

同時,北京將以大規模星座建設爲牽引,夯實整星研製、地面終端、星座運營管理等基礎能力,加快巨型星座組網運營,構建空間基礎設施。

爲進一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本市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在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申報協調和登記、空間數據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發射許可等方面探索商業航天政策創新,推動商業航天創新政策率先在京試點。此外,將探索依託大數據交易機構設立衛星數據交易專區,打通數據服務和應用的供需鏈條。

發展太空旅遊太空製造

乘坐飛行器來場太空旅行、靠“太空WiFi”與親友通話,這些充滿科幻感的場景正離普通人越來越近。

近年來,“世界之最”頻頻從北京飛出:天龍二號開創了全球民營航天企業液體火箭首發即勝的歷史;朱雀二號成爲全球首款成功入軌飛行的液氧甲烷火箭;引力一號一舉刷新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紀錄……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航天領域科技創新資源豐富,“2023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中京企佔據51席,已初步形成規模化民營商業航天創新產業集羣和“南箭北星”產業格局。

爲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應用與空間技術融合發展,《方案》提出,每年資助10個以上空間科學領域基金項目,每年發佈10個以上通導遙應用場景,以產品創新應用爲引領,加快形成空天經濟新模式新業態。

北京還將推進衛星互聯網在偏遠地區通訊、應急等領域的示範應用,發佈應用一批遙感大模型,並開展新型空間動力、航天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等新技術驗證和工程化應用,探索空間碎片監測、空間環境治理商業模式,發展太空旅遊、太空製造以及太空資源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產品服務形態,拓展商業航天活動領域。

新建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平臺

在探索太空“無人區”的進程中,科研人員、企業不必各自爲戰。北京將發揮航天基礎設施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商業航天企業共性需求,新建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形成央地協同、校企聯動的航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

例如,北京將圍繞大推力、可變推力發動機和可重複使用火箭等研製的全過程測試和驗證需求,打造火箭試驗驗證平臺;聚焦整星和關鍵部組件所需的抗輻射試驗需求,建設全球領先的抗輻射試驗平臺,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抗輻射試驗服務,推動低成本工業化貨架產品在商業航天領域應用。

本市“南箭北星”的空天產業空間佈局將繼續深化。《方案》提出,未來將推動“南箭”產業聚集區聚焦關鍵設備,打造先進製造產業帶。經開區將以“北京火箭大街”爲引領,輻射形成火箭研製與發射服務特色園區。大興區將以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爲依託,加速星箭及地面終端製造應用能力集聚,建設高端製造和創新應用標杆園區。

“北星”產業聚集區則將重點聚焦衛星研製、星座運營以及空天信息應用。其中,海淀區將加快實施中關村科學城“星谷”計劃,打造空天信息產業創新引領區;順義區加快建設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朝陽區加速推動通導遙應用產業集聚;豐臺區建設航天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衛星互聯網產業園;懷柔、石景山等區則發揮國家級科研平臺資源效能,加大未來產業佈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