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公佈

新京報訊 據北京市政府官網消息,1月24日,《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公佈,以下爲全文:

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

爲搶抓商業航天發展重要機遇,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北京航天領域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政策先行先試、產品示範應用爲驅動,持續完善創新生態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着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集聚發展和國際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進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爲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貢獻北京力量。

二、基本原則

服務大局。主動服務航天強國戰略,積極引導北京商業航天企業參與航天重大工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其成爲我國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的重要力量。

創新引領。堅持創新在商業航天發展中的引領地位,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場景驅動。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加速衛星公益服務和商業應用,搭建通導遙創新應用場景,推動空天信息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先行先試。充分發揮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參與構建商業航天創新發展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引導、規範、保障商業航天創新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8年,北京商業航天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能級明顯提升。面向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研究不斷加強,形成一批原始創新成果。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在全國率先實現可重複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產品研製能力和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能力。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南箭北星”產業空間格局進一步深化,建成2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和若干特色產業園,壯大商業航天千億級產業集羣。

此後,再用5年時間,形成可重複使用火箭常態發射能力,建成天地一體通導遙巨型星座體系,空天信息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

四、重點任務

(一)攻關可重複使用火箭,突破產業技術瓶頸

突破發動機變推力、再入返回高精度導航定位等關鍵核心技術,力爭3年內完成百公里級亞軌道火箭回收飛行驗證,5年內實現可重複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

1.突破深度變推力液體發動機技術。突破液體發動機深度推力調節、多次起動、故障診斷及健康評估等技術,研製全流量補燃循環液氧煤油/甲烷發動機。通過單機推進或多機並聯,實現大推力、高可靠的可重複使用動力系統開發。(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加速可重複使用火箭研製。統籌產學研資源,重點開展火箭再入智能控制、動力冗餘及在線重構、返回段推進劑管理、高效熱防護及熱管理、回收健康監測與再利用等技術攻關,在全國率先實現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形成低成本、高頻次快速發射能力。(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探索航班化發射服務模式。集成共享火箭發射資源,針對不同類型載荷、不同目標軌道的發射需求,探索發射任務信息快速分配和項目羣高效管理。開展接口標準化研究,突破星箭快速總裝集成技術,爲實現火箭航班化發射提供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二)加快衛星星座建設,完善空間基礎設施

以大規模星座建設爲牽引,夯實整星研製、地面終端、星座運營管理等基礎能力,加快巨型星座組網運營,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

4.提升低成本整星研製能力。突破整星深度一體化設計、智能化AIT(總裝集成測試)等整星集成技術,加快高比衝長壽命電推進、高可用高穩定激光通信終端、實時高精度導航增強組件、星載大口徑相控陣天線等關鍵部組件研製,形成高通量通信衛星、高精度導航衛星、高分辨率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等整星研製能力,提升衛星批量化、柔性化、智能化脈動生產水平,爲大規模星座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5.加速地面運營與應用終端佈局。加強天地一體規劃,引導上下游企業在星座建設期間協同佈局地面終端產業。加快建設衛星測運控、數據接收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形成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有效滿足星座規模化運營需求。面向衛星通信與衛星導航地面產業鏈,加強新型網絡基礎架構和6G研究,加快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融合,開展基帶芯片、天線、專用算法等關鍵技術攻關,形成高性價比商業化終端研發和製造能力。(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6.推動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突破大規模星座任務設計與智能規劃、複雜異構星座安全運行管理、星地融合組網架構及頻率共享等關鍵技術,引導商業航天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支持建設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星座,形成泛在通聯、精準時空、全維感知的空間信息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三)創新產品示範應用,打造空天經濟新動能

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應用與空間技術融合發展,每年資助10個以上空間科學領域基金項目,每年發佈10個以上通導遙應用場景,以產品創新應用爲引領,加快形成空天經濟新模式新業態。

7.打造多維度時空數字基座。深度融入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構建基於空天地信息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城市時空數字基座,推動空天地信息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6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創新,全面賦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和“一網慧治”,並率先實現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等場景應用,推進智慧城市全域應用場景加快開放和大規模建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

8.推動空天信息規模化應用。構建產品標準化、服務個性化的應用服務體系,推動空天信息融入關鍵領域、賦能各行各業、走進千家萬戶。推進衛星互聯網在偏遠地區通訊、應急等領域的示範應用,支持各型應用終端升級寬窄帶衛星直連,推動在手持和穿戴式終端開展應用創新。推進北斗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移動通信等領域全面應用,加強其與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實現釐米級定位和納秒級授時,打通建築物遮擋等複雜應用的最後一公里。提升遙感數據智能提取、分析挖掘等能力,發佈應用一批遙感大模型,強化在自然資源、城市治理、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服務能級,創新在碳排放管理、災害損失評估、地面沉降監測等領域的應用。(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應急局、市國資委、市園林綠化局、市地震局、市氣象局)

9.發揮空間科學創新引領作用。圍繞空間科學任務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引領帶動空間技術變革和空間應用拓展。引導商業航天企業參與空間站工程應用任務、空間科學衛星等國家航天項目。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參與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深空探測任務,積極探索地月空間和深空資源開發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10.拓展太空經濟新業態。開展新型空間動力、航天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等新技術驗證和工程化應用,探索空間碎片監測、空間環境治理商業模式,發展太空旅遊、太空製造以及太空資源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產品服務形態,拓展商業航天活動領域。(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開展政策先行先試,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充分發揮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配合相關國家部門完善商業航天政策法規和監管制度,爲商業航天安全有序、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11.探索商業航天政策創新。加強商業航天政策研究,圍繞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申報協調和登記、空間數據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發射許可等方面,引導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國家航天法治建設。積極爭取相關國家部門支持,細化落實民營企業低軌衛星出口業務試點政策,推動商業航天創新政策率先在京試點。(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司法局)

12.完善衛星數據應用政策。鼓勵商業航天企業挖掘衛星數據價值,參與數據產權制度和收益分配機制先行先試,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實現。探索依託大數據交易機構設立衛星數據交易專區,鼓勵企業在專區開展衛星數據交易,打通數據服務和應用的供需鏈條。(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五)搭建共性技術平臺,構建良好產業基礎

發揮北京航天基礎設施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動重大科研設施設備開放共享,結合商業航天企業共性需求,新建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形成央地協同、校企聯動、專兼結合的航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

13.打造火箭試驗驗證平臺。圍繞大推力、可變推力發動機和可重複使用火箭等研製的全過程測試和驗證需求,打造涵蓋總體協同設計、熱/力學試驗考覈、航電系統驗證、動力系統驗證等方面的試驗驗證平臺。(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14.整合快速響應抗輻射試驗平臺。聚焦整星和關鍵部組件所需的抗輻射試驗需求,依託質子迴旋加速器、電子加速器等大中型設施建設全球領先的抗輻射試驗平臺,集成多輻照設施運行服務管理系統、衛星抗輻射仿真設計、試驗數據共享數據庫,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抗輻射試驗服務,推動低成本工業化貨架產品在商業航天領域應用。(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15.建設衛星遙感大數據平臺。加速全球多源衛星遙感數據彙集,實現數據採集、存儲、加工、交易和服務一體化,提升數據共享時效性。支持企業建立數據交互標準,加快遙感大模型應用,提升衛星數據智能化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16.推動重大科研設施設備開放共享。支持協會聯盟圍繞航天基礎設施開放共享搭建信息平臺、開展對接服務,推動火箭發動機試車臺、空間環境試驗設備等大型試驗設施設備開放共享,與發射場、地面系統等密切協同。開放算力基礎設施,加強人工智能在航天器設計、實現、測試、運營等環節的全過程應用。整合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資源,支持各類航天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納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和首都科技創新券使用範圍,形成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綜合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集聚創新要素資源,促進航天科技成果轉化

引導創新資源向商業航天領域集聚,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17.提升創新體系效能。構建多層次的科研創新體系,優化航天領域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佈局。積極支持央企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速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生態格局。支持企業佈局高價值專利,創制並運用中關村標準。建設商業航天領域標杆孵化器,廣泛鏈接創新資源,加快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知識產權局)

18.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商業信貸、融資租賃、科技擔保等金融產品,加大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衛星數據資產評估和入表,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數據資產金融創新服務。實施發射保險貼費措施,對從事發射、銷售、運營等航天活動的商業航天企業予以保險補貼。推動設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投資力度。持續做好商業航天企業掛牌上市服務工作。(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國資委)

19.構建人才高地。研究制定商業航天領域人才引進、培養、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續實施“北京學者”“科技新星”等人才計劃,提升型號兩總人才服務保障能級,做好引進畢業生服務工作。推動商業航天產教融合,推進各層次科學研究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有機聯動。(責任單位:市人才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七)深化產業空間佈局,做優做強“南箭北星”

構建形成“南箭北星、兩核多園、津冀聯動”的發展格局,打造空天信息和星箭終端千億級產業聚集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20.深化產業空間佈局。推動“南箭”產業聚集區連片發展,聚焦星箭製造、地面終端等方面關鍵設備,打造先進製造產業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火箭頭部企業聚集的優勢,以“北京火箭大街”爲引領,輻射形成火箭研製與發射服務特色園區,推動星箭一體化發展。大興區以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爲依託,加速星箭及地面終端製造應用能力集聚,建設高端製造和創新應用標杆園區。加快建設“北星”產業聚集區,重點聚焦衛星研製、星座運營以及空天信息應用。海淀區加快實施中關村科學城“星谷”計劃,打造空天信息產業創新引領區。順義區優化提升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產業聚集水平,立足順義航天產業園,加快建設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朝陽區加速推動通導遙應用產業集聚。豐臺區充分釋放駐區航天院所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航天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衛星互聯網產業園。懷柔、石景山等區充分發揮國家級科研平臺資源效能,加大未來產業佈局力度。(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朝陽區政府、海淀區政府、豐臺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順義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21.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北京創新輻射帶動作用,依託天津市、河北省製造能力,推動京津冀星箭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推動衛星互聯網及終端設備、核心元器件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支撐雄安新區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加強通導遙應用在京津冀區域協同聯動。(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八)加強國際開放合作,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以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爲契機,主動對接國際商業航天經貿規則,加強空間領域國際科技合作,高水平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結合“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空天產業分工與合作。

22.參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積極拓展運載火箭、衛星製造、衛星數據服務國際市場,加強衛星應用合作,服務“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空天信息“數字絲綢之路”。加快空間基礎設施全球服務網絡能力建設,提升北京商業航天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23.推動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發揮北京大科學裝置和科教基礎設施優勢,支持發起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參與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外空國際規則、國際標準制定,深度參與外空全球治理。充分發揮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作用,推動商業航天領域的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不斷提升北京在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影響力。(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充分發揮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作用,積極爭取相關國家部門指導支持。建立由分管市領導協調調度的市級商業航天工作機制,強化資源統籌,加強督查考覈。用好各類專家資源,組織開展北京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戰略決策諮詢。

(二)強化政策實施

圍繞重點任務細化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商業航天產業運行和動態監測。創新科技資源投入,發揮星箭總體企業和星座建設企業牽頭作用,用好“揭榜掛帥”“賽馬”等科研組織方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形成多渠道資金共同支持的投入方式。

(三)加強企業服務

支持將商業航天企業納入“服務包”制度,強化市區聯動,在規劃政策服務、空間資源服務、公共資源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並加強央地協同,在頻軌資源協調、發射許可審批申請及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做好服務對接,提升對商業航天企業的服務能級。

(四)注重宣傳引導

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釋放北京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強烈信號,不斷提升北京商業航天的國際影響力。開展航天科普,弘揚航天精神,激發社會各界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對商業航天的支持,爲北京商業航天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