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是全球共識 核能學會憂:非核家園戕害臺灣產業

核能學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爲增加臺灣產品的競爭力,減碳沒有最少,只有更少。不知悔改的繼續推動「非核家園」政是對臺灣產業最嚴重的戕害。(林良齊攝)

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上路在及,我國電力排碳係數相較主要競爭國家來的高,代表我國產品未來進軍歐盟國家時會較無競爭力,核能學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爲增加臺灣產品的競爭力,減碳沒有最少,只有更少。不知悔改的繼續推動「非核家園」政是對臺灣產業最嚴重的戕害。

據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50個國家已經使用核能或正在興建與規劃興建核能電廠。核能學會表示,歐盟已在2022年將核能視爲淨零碳排必要手段,COP 28也有22個國家簽署,將核能發電容量在2050年增加爲2020年3倍。

針對蔡英文總統質疑臺灣沒有地方可以興建核能機組,臺電公司前特助林文昌說,其實應先延役核一、核二及核三,核四廠商轉,且長遠來看,四個核能廠區可以蓋到20部機組,不用擔心興建新機組的空間。

至於外界質疑核廢料如何處理,前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局長黃慶村說,就算是採非核家園,還是會有核廢料要處理,核廢料可分爲低階核廢料及用過核燃料2種,前者臺灣的低階核廢「廢棄物最小化」能力領先全球,且也曾找出數個可能的場址,但因政府置之不理而未有後續,至於用過核燃料臺灣則曾評估過包括金門、烏坵、馬祖等,臺灣本島東部的源頭山、飯包尖山、和平及開南岡等花崗岩體可以考量做爲調查區域。

黃慶村還說,用過核燃料未處理需要10萬年,但經過處理後則僅要200至300年。

「1月13日應把握電力政策的轉捩點」,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說,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易於運輸與儲存,核電機組一次更換燃料可以使用18至24個月,核能發電成本中,購買燃料成本佔比低,發電成本不因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大幅度波動,核電是臺灣不能輕言放棄的能源選項,但他也呼籲,候選人應承諾在任期內確認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並展開用過核燃料地質處置設施場址的探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