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服務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服務羣衆、造福羣衆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爲全區高質量發展、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豐富發展內涵

實踐不斷證明,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有效疏導社會情緒、化解矛盾糾紛、管控社會風險、激發社會活力、實現平安中國目標行之有效的方法。

翔安區司法局立足翔安重點項目多、矛盾糾紛易發等區域特點,探索實施“伴隨式調解”,形成“項目楓橋”新機制,通過整合全區調解力量,對重點建設項目組建“一對一”調解服務專班。“重點項目部署在哪裡,調解專班跟進到哪裡;疑難糾紛在哪裡,攻堅小組服務到哪裡”,實施全流程服務保障。2020年至今,全區先後成立東部體育會展中心劉五店、桂園整村拆遷,翔安機場陽塘社區整村徵拆等11個重點項目“一對一”調解服務專班,累計成功調處涉重點項目建設糾紛近千件,涉案金額近7億元。

翔安區司法局還指導各司法所充分汲取羣衆智慧,更好總結和提煉來自基層一線的好經驗、好做法。閩南茶文化歷史悠久,馬巷司法所結合茶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茶調室,深受羣衆好評;大嶝司法所根據地處大嶝英雄三島的獨特區位特點,建設“好厝邊”調解室;新店司法所着眼轄區學校衆多的現實情況,總結提煉“和家親”工作法,有效化解涉校涉學生類型矛盾糾紛。

優化法治環境

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在法治軌道上保護羣衆切身利益、破解基層法治建設難題,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課題。

翔安區司法局會同區法院、區公安分局等職能部門,打造更優訴非聯動機制,通過加強訴前引導、構建合理完善的案件分流制度,進一步強化訴源治理效果;在全區各鎮街全面推行警民聯調機制,進一步暢通和規範羣衆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2023年,全區通過訴前調解化解的矛盾糾紛就達到2426件,羣衆主動撤回訴訟1486件。

翔安區司法局還針對土地徵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糾紛“痛點”,指導相關行政部門加強行政調解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及時有效化解與行政管理有關的爭議糾紛。目前全區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重要行業領域均已實現調解組織全覆蓋。

踐行爲民宗旨

從基層矛盾就地化解到推進基層法治能力現代化,“楓橋經驗”初心未變,即以人民滿意爲導向,依靠羣衆、集匯衆智,及時迴應羣衆訴求,依法保障羣衆權益。

爲有效解決羣衆遇到糾紛不清楚向誰求助的難題,翔安區司法局通過強化區人民調解中心建設,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樣本,實現矛盾糾紛“綜合受理-糾紛調處-跟進履行-司法確認”的閉環調處,讓羣衆感受矛盾糾紛“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辦結”的快捷和便利,大大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2023年下半年羣衆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中,隨機接受採訪的400名翔安羣衆給出了矛盾糾紛調解成效率100%的高度評價,該項測評指標位列全省各市、縣、區第一。

築牢善治之基

新時代“楓橋經驗”強調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既要挖掘基層自治的“內生力”,也要提升基層法治的“硬實力”,還要發展德治的“軟實力”。

翔安區司法局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優化調解員隊伍、強化業務和技能培訓等方式,持續推進鎮(街道)和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小嶝社區、後村社區、茂林社區等一批先進典型先後涌現,小嶝社區更是成爲了聞名遐邇的“無訟島”。

翔安區司法局還不斷強化基層法治和德治建設水平。通過推進全區各鎮(街道)和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建設,全面普及“法律明白人”制度,推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舉辦“法律進鄉村(社區)”等活動,更好打造法治型基層組織、法律服務平臺、普法宣教體系。

新時代新徵程,翔安區司法局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翔安實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