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與德邦交 外交部國寶贈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29日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圖爲〈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鄧博仁攝)

〈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底部的德文標籤,見證邦交歷史。(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不知道外交部有這麼多國寶!」外交部長林佳龍跨部會資源推動「總合外交」外,近期一批12件文物8月捐贈故宮並已入館典藏,其中一件〈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的標籤貼紙透玄機,可說見證了中華民國與德國曾經的邦交關係。

故宮副院長餘佩瑾介紹指出,此次外交部贈予故宮的12件文物,計有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臺灣近代水墨畫。故宮考據一份1957年總統府檔案得悉,當時外交部因案獲得古物一批,自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運回,計有35箱,其後隨着經營外交關係所需,古物經挑選爲贈禮,以總統名義,陸續由使節攜帶前往致贈,包括菲律賓總統馬可仕等,也有部分進入公立博物館如史博館和故宮。

而屬外交部大使館所有的〈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口徑達39.8公分,餘佩瑾表示,此碗入藏後成爲院藏嬰戲圖碗中最大一件。其碗身有16個嬰孩嬉戲、下棋,最特別之處在於碗底有一個德文標籤貼紙,譯文爲「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1947年8月1日」。此碗可謂見證了1935至1947年間中、德兩國的邦交關係。

外交部承襲自清朝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此歷史淵源下,部內典藏豐富,包括字畫、器具、傢俱、歷史檔案,皆具歷史價值。在華府的雙橡園典藏多件無價骨董,諸如光緒皇帝落款祝壽慈禧太后的畫作,及據傳奉慈禧之命送至1904年美國聖路易市世界博覽會參展的一套龍紋桌椅,讓外國使節進入我國駐館時即可看見泱泱大國的氣度。

外交部也收藏從晚清以降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包含「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密約」、「馬關條約」等,以及二次大戰時日本向同盟國提交降書,都是珍貴歷史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