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萬億城市,珠海憑什麼?央媒、省媒聚焦→

劍指萬億城市底氣足;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獲認可;珠海“智造”掘金廣交會;珠澳、琴澳“雙向奔赴”,促進“一國兩制”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近日,珠海這些方面被央媒、省媒關注!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珠海推動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力廣交會,“智造”新機遇;挺進深海,做足“海”的文章……珠海推動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4月20日,《人民日報》“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兩會之後看落實”欄目發佈了題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報道,報道指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其中關注了珠海:“廣東珠海市,南航和騰訊共同成立的航空安全與仿真研究實驗室內,自主研發的‘全動飛行模擬機視景系統’大幅提升訓練效率,半天時間就能完成一座大型城市全景建模。”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報道▽

4月15日,新華社客戶端發佈題爲《劍指萬億城市,珠海憑什麼?》的報道,文章從“人氣爆棚 大灣區引力之城”“產業立市 從小而美到大而優”“開放場景 促新質生產力躍升”等三個方面道出了珠海努力在“十四五”末邁入萬億級城市行列這一新目標的決心和底氣。

點擊圖片查看新華社客戶端報道▽

4月18日,《南方日報》報道,本週,第135屆廣交會在廣州開幕,來自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涌入,到會人數比上屆同期增長18.5%。珠海企業攜自主研發的高端精密產品亮相展會,尋求拓展海外合作伙伴,持續擦亮“珠海製造”的名片。本屆珠海分團參展企業共計193家,展位總數692個,參展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點擊圖片查看《南方日報》報道▽

經濟參考網報道,新華社客戶端轉載《挺進深海十年 珠海經開區能源產業“綠”潮涌動》,報道稱,近日,中國海油白雲天然氣田迎來投產10週年。10年間,這裡累計天然氣產量突破430億立方米,佔粵港澳大灣區天然氣消費總量近五分之一,工業總產值超1300億元,助力珠海海洋經濟與清潔能源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點擊圖片查看經濟參考網報道▽

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科技網報道,4月18日,力合科創(珠海)光電產業園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該產業園可爲光電企業提供優質的產業生態體系,投產後擬實現年度總產值50億元。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4月18日下午,珠海高新區在深圳舉行2024年土地招商大會(深圳專場)。大會現場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集中籤約的10個重點項目包括產業用地項目和商服用地項目,投資總額超百億元,爲珠海高新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區域產業佈局注入新動能。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4月13日,珠海華髮攜手華爲、順豐、億航等頭部企業,業內首次發佈“新一代好房子華髮科技+產品體系技術標準”,將鴻蒙系統、無人機配送等AI時代科技植入“新一代好房子”、“第四代”住宅建造,爲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珠澳、琴澳“雙向奔赴”的步伐又快又穩

珠海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推動珠澳、琴澳規則銜接、產業協同、民生合作、文化交流等,讓“雙向奔赴”的步伐走得又快又穩。

4月14日,《南方日報》報道,作爲內地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集聚了旺盛人氣:3月28日至4月6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車流累計超過100萬人次和17萬輛次……遊客的組團造訪也帶旺了鄉村旅遊,以斗門區乾務鎮新村村油菜花田景區爲例,該景區近兩年累計接待遊客80萬人次,帶動消費約500萬元。一組組數據,串聯起珠海聚人氣、促融合、興產業的生動畫卷,一個沿大橋而生的港珠澳“生活圈”已然形成。

點擊圖片查看《南方日報》報道▽

4月16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南方日報》報道,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個人經營備案管理辦法》,允許個人經營者無需辦理商事登記,僅憑簡單快捷的經營備案即可在合作區從事個人經營活動,從而便利個人經營者特別是澳門個人經營者在合作區創新創業。

點擊圖片查看《南方日報》報道▽

人民網報道,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17日至18日赴新加坡參加會展行業專業展覽會——“The Meetings Show Asia Pacific”,設置“澳琴館”,組織14間澳琴企業參展。召開“澳琴會展推介及交流會”,向海外會展組織者及買家展示“澳琴會展”在環境設施、入境措施、物流和支援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吸引400多名專業買家參與,兩天展期促成500多場商業配對。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網報道▽

《人民日報》、央視《朝聞天下》報道,4月15日是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廣泛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教活動。在廣東珠海,來自珠海九洲中學、澳門濠江中學的珠澳兩地35名師生代表乘坐“國安號”港珠澳大橋遊專線巴士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愛國研學活動。途中,“國安號”專線巴士內播放國家安全宣傳教育視頻,講解員介紹國家安全知識、派發國家安全學習資料。兩地學子還參觀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港珠澳大橋的展館。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報道▽

點擊視頻查看央視報道▽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4月18日下午,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主辦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校園科技節正式拉開序幕。合作區將通過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進一步推動粵澳兩地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深入合作,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科技素養,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促進科技教育高質量發展。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

中新社報道,澳門居民張濤4月15日在新電子稅務局先後辦理了澳門央積金供款和內地個人社保繳款,標誌着粵澳兩地社保業務首度實現跨境一網通辦。隨着“粵澳社保跨境一網通”的實現,其與“粵澳社保一窗通”組成了線上線下互動、立體集成互通的粵澳社保服務體系,爲粵澳兩地居民帶來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務體驗。

點擊圖片查看中新社報道▽

人民網、中國日報網、中國報道網、中新網、南方+客戶端報道,首部由珠澳聯合打造的現代粵劇《無聲的功勳》日前在北京保利劇院傾情上演。傳統與新編並舉、民族音樂交響化,對粵劇藝術的年輕化、歌劇化的有益探索……《無聲的功勳》讓北京觀衆近距離感受到嶺南粵韻的魅力。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網報道▽

4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交流活動近日在廣東珠海舉辦。活動涵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交流會、文化創意展等多個分項,吸引內地與港澳文化創意行業領域的專家、學者、文創設計愛好者、高校師生共600餘人參與。

點擊圖片查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

航燈指路,號角催徵。珠海正一步一個腳印抓好落實,努力把藍圖變成現實、把願景化爲實景。

整理/珠海發佈 明敏

製圖/珠海發佈 金閣

封面圖/珠海發佈 李建束

編輯/明敏

責任編輯/藍輝龍

三審/種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