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和FSD加持下,特斯拉五一訂單超1.5萬,真的回暖了?

五一黃金週,特斯拉訂單超過1.5萬個。乘聯會數據,今年4月份,特斯拉中國批發了62167輛新車,同比下降18%,再對比3月份的89064輛,環比下降30%。

換算下來,特斯拉按照五一的節奏,相比4月份,能出現回暖趨勢,但想要回到3月份的水準,比較困難。

目前能刺激特斯拉銷量的,無疑是4月份突如其來的降價,和FSD即將落地中國,但對訂單的刺激,沒有以前強烈了。

4月份的裁員風波令特斯拉股價大跌,新車銷售也陷入危機。按以前的常規套路來看,特斯拉開啓降價後,至少在中國市場,一定會掀起軒然大波,但這次看起來,風浪小了。

從特斯拉中國官網上看,目前Model Y(參數丨圖片)後驅版車型起售價降到了24.99萬元,Model 3後驅版車型降到了23.19萬元,均爲今年以來的最低價,但並沒有有效拉昇特斯拉訂單,甚至在影響力上,沒有超過今年3月份特斯拉宣佈漲價的消息。

降價無效的原因,國產車價格下探明顯,用戶逐漸有了品牌認知。可以通俗地理解爲,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力正受到挑戰,更多車型能成爲特斯拉的平替。

產品層面上看,特斯拉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三電系統相對穩定可靠外,就是FSD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智駕成爲新能源行業熱門技術之一,也就出現了不同派系的智駕系統。進入2024年,以純視覺端到端爲主的FSD,解決了成本和類人駕駛問題,但在功能體驗上,激光雷達加上AI大模型的方案,似乎更受歡迎。

再者,從用戶角度看,以省錢爲第一性原則,對比主流智駕解決方案,華爲ADS 2.0,實現自動泊車+城市/高速NOA,僅需2.6萬元,拋除鴻蒙智行各品牌補貼的2萬元,自己僅需花6000元就能獲得。而華爲HI模式品牌,目前這套智駕以限時贈送的方式出售。也就是說,即使華爲系智駕車型起售價普遍比特斯拉貴,但自帶智駕功能。

特斯拉FSD即將入華的消息雖然振奮,但以目前特斯拉中國官網,對AP和FSD兩種不同程度的智駕包定價來看,依然是3.2萬元和6.4萬元。此前北美地區FSD由1.2萬美元降價到8000美元,但中國市場,仍未進行降價。

按北美8000美元售價計算,最新匯率摺合人民幣5.78萬元,要比中國地區便宜6200元,但相比華爲ADS,還是更貴。

也就是說,以特斯拉目前的降價能力,降到這,加上顏色選配、輪轂選裝,內飾選配和FSD,Model Y後驅版到手價接近34萬元,這個在特斯拉只能買最低配車型的價錢,可以買到問界M7、智界S7、小米SU7等主流車型的頂配。

在智駕這個新能源車未來幾年重點爭奪的領域,不僅比的是軟硬件性能,同樣還有用戶分攤成本。

單從產品吸睛度來說,中國新能源車已經全面趕超特斯拉了。

兩方面,一是產品設計、配置等,中國新能源車已經全面領先了;二是價格,在內卷之下,中國新能源車價格不斷下探,似乎見不到底。

近日有消息稱,特斯拉是美國一家激光雷達公司Luminar的大客戶,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此公司購買激光雷達的花費超過200萬美元。這是不是意味着,特斯拉要放棄純視覺智駕,轉投模塊化智駕。

分析師認爲,特斯拉此舉是爲了測試,其依然會堅定純視覺路線。

另一方面,特斯拉重注robotaxi的舉動,結合已經曝光的姑且稱作Model 2的平價車,不難分析出特斯拉想在智駕上打出差異化的同時,儘可能地縮減成本。

robotaxi能爲特斯拉端到端智駕提供幫助,通過對大數據提取,完成AI大模型訓練。另一方面,目前激光雷達爲主的模塊化智駕方案,成本要比端到端更高,是不是意味着平價車的推出,是爲了從成本上適配價格更貴的激光雷達融合智駕。

如果特斯拉兩條路都走,三電成熟度、智駕上,特斯拉一旦打通了中國的FSD使用權,對於中國新能源車在市場中的表現,有着很大的威脅。

原因其一,就是FSD目前使用的端到端,成本更低,激光雷達的模塊化或融合方案,成本都不會比純視覺更低。也就是說,特斯拉目前FSD賣得貴,不代表真正進入中國後,也會這麼貴。

其二,如果特斯拉真有激光雷達智駕方案,融合端到端,放在更低價的車型上,即使整車級別變小,但仍能令Model 2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畢竟華爲剛剛推出的ADS 3.0融合智駕方案,前期都要推送給高價值新能源車,而小鵬MONA這樣的廉價車品牌,能配備什麼樣的智駕方案,效果如何,是不是高階智駕真能賣到15萬級,還得看品牌上市後的情況。

換句話說,特斯拉想重振品牌力,以目前的產品和技術節奏,很難。關鍵點就在於電動化時代的下半場,智駕,特斯拉能否與中國市場頂尖的智駕解決方案抗衡,進入第一梯隊,再次引領潮流。

還有一方面就是,特斯拉近半年到一年,面對中國價格戰,已經犧牲了部分利潤率,從最高近25%的利潤率水平,至少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說,中國市場會持續內卷,尤其是電動車市場,電池和生產製造成本的一降再降,特斯拉目前的降價能力,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同樣是以更低的利潤率換市場,進入到目前很多中國電動車品牌的路徑。

因此,實現降本增效,對特斯拉來說同樣重要。4月份開啓的裁員已經說明了問題,只是能有多大的效果,還不得而知。

特斯拉降價,市場反響和訂單效果都不明顯了,反映出,一是消費者對價格凸顯疲態,二是各新能源車品牌,在分梯隊,但各品牌之間的品牌力,也越拉越近。原因在於,電動車還有成本可下降空間,電動車同質化問題嚴重,也就導致了同級產品整車功能上拉不開差距,只能通過售價打市場。

因此可以說,特斯拉的品牌效應,至少在中國,出現下滑趨勢,未來能不能通過其他技術拉回品牌力,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