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也打不過潑天流量,小米汽車銷量贏麻了!

小米汽車的熱度至今居高不下,路上的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頻頻刷屏,線下實體店人聲鼎沸,體驗樣車也因爲高強度“營業”,車上的某些零件提前步入老化階段。很難想象百年造車歷史長河,還能有多少這樣的盛況。

然而龐大的進店量和訂單量也讓各路黑子找到了抹黑的點,他們堅信這只是小米汽車刻意營造的假象,小米SU7的熱銷存在許多水分。不過,小米汽車的第一份成績單,給了外界有力的迴應。

易車榜公佈了小米SU7第一個完整銷售周的銷量,並圍繞其主要競爭對手進行了銷量盤點。小米SU7在該周的銷量爲2500輛,位列榜單第一。作爲車圈新人,小米汽車超越了極氪001、極氪007、小鵬P7等新勢力選手,讓智界S7、阿維塔12也望塵莫及,狠狠打了唱衰小米汽車的人的臉。

而中國乘用車市場新勢力品牌周銷量TOP10榜單當中,小米汽車憑藉2500輛躋身第六,超過了騰勢、深藍汽車、小鵬等品牌。

雷軍曾宣佈,小米SU7鎖單量超過4萬,勢頭還在不斷上升。小通很高興能看到國產新能源車的熱銷,但這樣的盛況,小米還可以持續多久呢?

友商降價“圍剿”,敵不過小米潑天流量

早在小米SU7正式上市前,整個汽車行業已經戰火紛飛,比亞迪牽頭大搞降價,就像是對小米汽車的一次“熱烈歡迎”。當時不少人認爲,按照這樣降價加量的勢頭,小米汽車沒有造車經驗,沒有規模效應,SU7未上市即“涼涼”。

小米SU7上市前夕,雷軍和盧偉冰輪番上陣給網友做功課,稱新車可能會有點貴,但一定物有所值。在路人看來,小米汽車仍在渲染一種“我會很貴,你忍一下”的情緒色彩。

現實是,小米汽車發佈獲得了全網關注,吸引了大量車圈以及非車圈的用戶,連海外網友對SU7這款車也略知一二,狠狠地火出了圈。硬要與競品對比,21.59萬元起售的小米SU7爲400V架構、220kW電機,車上的按鍵、冰箱和音響等都得加錢選裝和擴展,其實紙面看上去並沒有那麼“美好”。

橫向來看,SU7的配置並沒有和直接競品拉開顯著身位,外觀設計和智能座艙或許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事實上小米對標的特斯拉,硬件水平和內飾用料都說不上比同價位的純電車型強,銷量上卻是行業標杆。

在小通看來,小米汽車和特斯拉身上有同樣的特質,就是網絡熱度很高。前者在3C消費電子領域積攢了不少圈外、圈內的粉絲,後者則是最早成功的電動車品牌之一,影響力不亞於蘋果,其技術力也在行業當中有着領先優勢,被大多數人所熟知。

哪吒張勇在一次採訪當中也迴應稱,如果不能引起全網關注,好的產品力也無法獲得成功。如果有空的話,他也會在新車交付儀式上給準車主鞠躬開門,還是90°的那種。新能源時代,造車新勢力顛覆了傳統汽車的營銷模式,開始依靠流量轉化銷量,的確讓許多埋頭造車的車企患上了“流量焦慮症”。

急於博得關注的車企也會“病急亂投醫”,因爲尬蹭而影響路人好感的例子也有,比如跟小米汽車大戰數個回合的智己汽車。

品牌打不響,產品力再強,價格打得再低,始終會因爲曝光度不夠而被消費者所忽略。毫無疑問,在極致的產品力面前,還得先讓買車的人知道,市面上還有這麼一家響亮、性價比高的車企。小米SU7周銷量領先,意味着競爭對手降價合圍的戰術失敗,讓車企開始重視起品牌形象塑造和營銷。

小米贏下開局,但並非高枕無憂

前面有提到,小米SU7的標準版和Pro版並沒有跟直接競品拉開明顯差距,部分參數略有不足,只有Max版才與競品頂配站在同一水平線。小米汽車的確將流量轉化爲實際銷量,但不代表消費者不重視汽車的配置。

雷軍曾在發佈會上表示,4月30日前大定小米SU7,價值6000元的豪華音響、6000元的電動尾翼、2000元的冰箱、8000元的真皮座椅、6000元的選裝輪轂,包括26000元的小米智駕Max,都是免費送。

如果後續官方沒有延期,5月份後下單的車主將不再享受這些權益,意味着除了Max版本,SU7的競爭力又會再少幾分。那時再面對那些“全系標配”,價格還更便宜的新能源轎車,小米的品牌影響力似乎沒有那麼重要了。

另外小米汽車上市初期堆積大量訂單,工廠產能仍在爬坡,交付週期儘管有所縮短,但還是要至少16周的交付時間,且配置越高週期越長,近期重新配置鎖單的用戶也得重新排隊。

這難免會導致一部分潛在客戶轉化成“等等黨”,急於購車的則會轉向其它品牌,對小米汽車後續維持銷量不算一個好消息。頂流品牌也要在消費者有需要的時候拿出現車,智駕軟件也要早日交付,否則光有流量轉化回來的訂單,卻因交付速度太慢影響口碑,十分不划算。

儘管小米用成熟的SU7拿下了夢幻開局,但小米汽車作爲車圈新人,供應把控上還不能鬆懈。

維持銷量長虹,小米另有“高手”

小通承認,SU7是一款很好的純電轎跑,小米作爲互聯網廠商,利用了其在3C、IoT積累下來的經驗,把互聯裝進了汽車中。

但SU7從產品定義上來說仍然是一款個性鮮明的產品,轎跑和純電這兩點,意味着它不適合所有人,它的作用更多是建立品牌知名度,同時向外界秀肌肉。可以預見的是,SU7的爆款勢頭不會維持太久。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兩款主力產品,作爲SUV的後者,銷量遠超前者。也就是說,大空間、家用、舒適纔是更符合國內大衆的方向,維持小米銷量長虹的,其實另有“高手”。

據瞭解,小米的第二款車型爲中大型SUV(代號爲MX11),採用增程式插混動力,造型類似於保時捷卡宴,但價格低於理想L9,主打的是舒適家用,並且沒有里程焦慮,面向更廣泛的家用羣體,這纔是小米汽車銷量的頂樑柱。小通猜測後續可能還會有針對年輕家庭的緊湊家用新能源SUV型號,都可以期待一下。

雷軍似乎把更多的心思押在了第二款車型上,有消息稱目前已經完成開發,2024年底有望亮相。配合小米智能座艙的特性,小通相信第二款車型更能勝任,不知道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小米是否會透露更多關於第二款車的信息。

當然,目前限制小米汽車的仍然是工廠產能,SU7的交付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之前,第二款車是不會匆忙上市的。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小米汽車的當紅頭牌仍然是S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