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倡議中正紀念堂 改名臺灣建設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8日拋出更名爲「臺灣建設紀念館」,但銅像如何處理藍綠見解不同,再掀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備受關注,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首度提出具體主張說,他認爲應以更高的視野、未來性觀點看待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定位,朝向「臺灣建設紀念館」方向前進,紀念過去70年來包含兩位蔣總統、各族羣、世代爲這片土地付出的臺灣人。對此,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民衆黨立委張其祿都稱讚蔣萬安的想法,但鄭運鵬也提醒勿口惠而實不至。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表示,蔣介石一生反共,建議改成「反共園區」。

促轉會去年規畫拆除前總統蔣中正銅像,蔣萬安當時表示,銅像跟威權時期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應保留銅像且公開所有政治檔案史料,功過並存,讓後代子孫對過去歷史有完整了解。文化部7日在中正紀念堂常設展新增「獨裁事蹟」展覽,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又再度被討論。

備戰臺北市長的蔣萬安昨天首度提出中正紀念堂升級成「臺灣建設紀念館」的建議,他說,過去兩位蔣總統在保衛中華民國、推動臺灣發展的歷史軌跡,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他認爲,應以更高視野看待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定位,朝向「臺灣建設紀念館」方向邁進,意味着過去70年來,所有臺灣人爲這片土地的付出與努力,才能創造今日經濟、民主的成果。

鄭運鵬指出,中正紀念堂轉型問題討論許久,蔣萬安提出改名的想法,整體而言是進步,但想要請教銅像問題要如何處理,因爲很多受害者不希望再看到銅像放在那裡,呼籲蔣萬安提出具體方法跟說服國民黨,若只爲了選舉,做這件事就沒必要。

張其祿表示,中正紀念堂是歷史威權的象徵,兩蔣總統功過社會有很大爭論,蔣萬安身分有其關聯性,願意用前瞻性態度對過去歷史重新化解、包容,是正面的想法。只要對社會共榮、和解,都樂觀看待這樣的倡議。

趙少康說,民進黨現在想除掉蔣介石銅像,但他們忘了,蔣介石一生反共、堅定反共,臺灣才因此未淪入共產黨之手,所以他才提議改成反共園區,至於蔣萬安建議改成什麼,他認爲大家集思廣益,看看最後要怎麼做。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質疑,「蔣萬安要不要說清楚,你心目中的臺灣建設紀念館內,會不會存在蔣介石銅像?」他建議,「就把蔣介石銅像帶回家吧,你們家族要怎麼呵護要怎麼保養都行,自己的公媽自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