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改革解析:"再選科目保障機制"是什麼意思?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江蘇省就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制定了相關細化配套政策,其中“建立再選科保障機制”是重點之一。總的來說,建立這項機制,有利於促進學生選科、國家選才高校選拔要求更加匹配,符合國家需求和江蘇省發展實際

一、保障機制的依據

“08高考方案”實施以來,選考以等級呈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選科羣體站隊現象,導致化學學科選科人數佔比偏低。2019年4月公佈的新高考方案,變等級呈現爲等級賦分,是以選科人數總量均衡和各門選科學生學習能力分佈均衡爲基礎。此次細化配套政策中建立再選科目保障機制,目的就是要引導建立“兩個均衡”,將相關原則落到實處。

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一年多時間,根據選科情況,提前研製確立保障機制,對促進以下幾個方面問題的解決將起到積極作用:一是促進普通高中學生均衡選科,樹立基層學校指導學生選科工作的正確導向;二是促進高中學校建立基於科學理性選科的學生生涯規劃發展機制;三是推動普通高中堅持正確的課程觀和育人觀,使學校能夠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依據學科傳統和師資情況,對每個學生的選科進行科學評估;四是爲高校在江蘇選拔到高質量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爲國家需求提供相應的人才結構保障;五是保障普通高中師資結構均衡,保護各學科教師專業發展。

二、保障機制的內容

再選科目保障機制針對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再選科目,保障比例測算主要依據國家人才宏觀需求和高校人才選拔現實要求。以化學爲例,根據國家人才需要,依據相關學科(專業)對化學科目選考要求和全國高校近5年面向江蘇的招生計劃數進行測算,化學科目保障比例爲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25%。當化學科目實考人數佔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比例低於25%時,啓動化學科目保障機制;考生原始分轉換等級分時,將以保障比例(25%)對應的考生數作爲等級賦分基數。當化學科目實考人數佔當年高考總實考人數的比例等於或高於25%時,則不啓動該機制,而以實際參加化學科目考試的人數爲等級賦分基數。其他再選科目如出現類似情況,同樣參照上述方法建立保障機制。

在適時引導的基礎上,此次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的細化配套政策還明確要求,各普通高中學校制定的選科指導方案,要在積極挖掘學校現有辦學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需要,儘可能提供更多選考組合供學生自主充分選擇,做到願選盡選、應教儘教。對調整選科的學生,要求各普通高中專門制訂學科教學支持服務計劃,結合學生學業水平測試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補習輔導等教學支持服務,幫助學生儘快適應調整後科目的學習。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加強監督指導,強化過程管理,爲學生儘快適應和調整提供支持。

三、保障機制的目的

此次再選科目保障機制設定的保障比例,既是國家對人才結構的保障性要求,也是高校對江蘇人才的結構性要求,同時也借鑑了高考改革先行地區的經驗。浙江、上海等地在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物理選考科目保底政策,積極正面引導學生選科,有效緩解了高校理工科招生計劃與物理選科人數不匹配的矛盾。可以說,保障機制是一種科學保護,既是對選科均衡的保護,也是對合理人才結構的保護,更是對學生長遠成長成才的保護。

科學素養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直接關係着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發展目標,並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大量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基礎和科學綜合素養的創新人才。根據化學選科情況,建立基於循證的高考方案動態調整機制,提供基於科學評估與指導的選科機制,才能更好滿足國家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再選科目保障機制中要求,對調整選考科目的學生,學校必須對這部分同學提供全方位支持,幫助制定好相關學科課程補習計劃,指導統籌好各學科學習安排,確保他們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